乡村振兴视阈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践启示——基于阜阳市“四事四权”工作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乡村振兴视阈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实践启示——基于阜阳市“四事四权”工作法的思考

刘丰华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  安徽阜阳   236115

摘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如今,乡村振兴已从理念转入实施阶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白行社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成功探索出“四事四权”工作法,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有鉴于此,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从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四事四权”工作法;乡村振兴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和重要单元,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

一、乡村振兴与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逻辑阐释

(一)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可见,“治理有效”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与重要保障,达到乡村振兴所需要实现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表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没有有效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全面实现。

(二)乡村振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维度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随着时代的进步,基层社会各种新的纠纷和矛盾纷至沓来。逐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解决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问题,逐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基层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前阵,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质增效。

二、四事四权工作法的创新探索

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白行村考察,明确指出“人民调解工作很重要,要继续把工作做好”。白行村牢记嘱托,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代表理事、老闫说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的“四事”工作法,保障了群众对村级事物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22年5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白行社区调研时,把白行社区的“四事”工作法提炼总结为“四事四权”工作法,并且指出“四事四权”工作法是基层探索出的好办法,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有序推进基层治理改革。7月8日,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决定在全省有序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四事四权”工作法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村(社区)治理决策部署在我省的创造性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我省的创新性转化,是基层首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3]

(一)白行(村)社区基本概况

白行社区原来是叫白行村,一直到2016年8月才更名为白行社区,隶属于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在2006年以前,由于白行村地处颍州西湖的西岸,地势低洼,十年九涝,经常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该村是颍州区有名的“锅底子”“水袋子”。白行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的典型代表,大量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社会治安差,邻里关系异常紧张,村里各项事业严重滞后。在闫永志书记的带领下,首先从改变群众居住环境入手,确定了“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八年上规模”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村民同意将原来17个自然村合并建设一个中心新村,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在前、吃苦在前、工作上前、服务靠前的“四前”精神,成功探索闯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目前,白行新村已建成146栋932户住房,新村内便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农民文化广场、健身休闲乐园、农家书屋、卫生室等配套设施趋于完善。近些年,白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等8项国家级荣誉。

(二)“四事四权”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在拆旧村、建新村的过程中,白行村“两委”干部严格执行不经村监督委员会集体验收不准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的铁规。这一系列公开、公平、公正的做法获得了村民的认可。也就是从这一阶段调解处理信访案件和民事纠纷开始,白行社区逐渐积累和总结出“四事四权”工作法。该工作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代表理事——老闫说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

1.“代表理事”,理出群众烦心事

白行村把觉悟高、服务群众意愿强且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的村民组长、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选为代理员。代表们用一言一行践行为民初心,用一举一动打通干群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举一纲而万目张”,代表们通过靶向精准,对症下药的方法,宣传办事流程、法律法规,让群众对办理的方式方法充分知情,打开了一头连着群众利益,一头连着和谐稳定的信访“死结”,实现案结事了。

2.老闫说事,说出群众揪心事

“老闫”是村支书的代名词。老闫是白行村的党总支书记,党性强,基层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代表理事”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会当面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群众答疑解惑。

3.“五老调事” ,调出群众闹心事 

这里的“五老”是指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说话让人信服的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和老模范等乡贤。通过乡贤的入户走访,落实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结合体系,让群众说出心里的闹心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为群众解开心结,交谈过程重在规则治理,贵在价值引领。

4.“群众议事”,议出群众和谐事

经过前三个阶段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会通过“群众议事”的方式,让身边人来评身边事,把问题晒在阳光下,摆到桌面上,厘清是非曲直,实现定纷止争。一方面,村里通过设立群众议事室、村民议事亭,方便村民快速反映诉求。另一方面,对于民生工程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使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真正做到问实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白行社区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以来,矛盾纠纷得到有力化解白行社区实现了从信访多发村向连续十余年零上访社区、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向全国农村幸福社区的根本转变。萌发于白行并在安徽全省推广的“四事四权”工作法,已然在阜阳大地开出“枫桥经验”创新之花。

三、乡村振兴视阈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实践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引领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2021年,《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统筹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4]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二字表明在各方面都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自然也包括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落实,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白行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服务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向心力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乡村振兴也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而,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白行社区探索的“四事四权”工作法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邻里纠纷矛盾问题等,营造了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向心力。

(三)坚持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战斗力

白行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拓宽思路,突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两委”成员、网格员、“五老”人员、党小组组长、村(居)民组组长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催生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力。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加强队伍建设,在选人干部、培养干部以及关爱干部上下功夫,盘活基层干部资源,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力。同时,村(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挖掘发现一批新乡贤,利用他们的天然优势引领正气新风、协助乡村治理、带动经济建设。

(四)坚持科技支撑,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当前,中国已然进入到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信息社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呼唤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创新。2018年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致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可见,“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和产业变革的社会治理更新正在逐渐形成,为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考。在数字化的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必须将数字技术全链条、全周期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新模式,坚持“多网融合、一体推进”的原则,延伸管理触角,扩大服务阵地,尽力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定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83.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22:54.

[3] 关于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治理的意见(厅〔2022〕21号).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21-07-12.

[5] 习近平.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8-04-22.

【基金项目】2022年阜阳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FYDXKT202273)的阶段性成果;2022年阜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课题(ZL2022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丰华(1989—),女,中共阜阳市委党校马基本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