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绳结编织之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大班幼儿绳结编织之初探

傅华琴

厦门市湖里幼儿园  福建厦门 361006

摘要:编织是一种比较精细的操作活动,它需要左右手灵活的操作,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由快乐的体验中锻炼左右脑、小手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有效促进空间感、成功感、自信心的形成,感受民族编织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本文就大班绳结编织活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罗列了在指导幼儿学习编织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大班幼儿 绳结编织 指导策略

近期我们在班内开展了‘玩转编织,千“编”万化’活动,让孩子感受民族编织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孩子可以借着编织来学习分类、配对、空间感知能力等经验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如:专注、坚持、克服困难、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等。

一、遵循孩子的空间方位发展规律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通常是从自身的身体运动开始的,他们以自身或周围物体为参照物,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感知方向、位置、距离的关系。可见,辨别空间方位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孩子编织时遵循孩子的空间方位发展规律来选择作品,使孩子循序渐进地理解空间方位、理解绳结的打结方法。

(一)由直到圆

大班幼儿的空间位置知觉能力已经开始发展,他们的发展规律是先上下、再前后、后左右。我在教孩子学习圆形的桂饰时,开始把圆环竖放,孩子怎么也学不会。因为竖放涉及到空间关系知觉能力,孩子无法分辨这么多的物体间彼此的关系。后来让孩子把圆环平放学习打单线单平结,圆环平放就把圆变成了直。使孩子不用去考虑前后、左右,只考虑上下即可。因为遵循了孩子的空间方位的认知规律,孩子们一下就学会了。

从短到长

儿童在视觉知觉上表现出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在视觉观察中,不能有效地建立或运用视觉知觉符号和大脑中储存的图式与概念迅速建立联系的水平或策略。所以我在教学中将比较短的绳结放在学习初期,如系物结、总结等,先让孩子建立视觉知觉符号和大脑中储存的图式与概念建立联系,然后再逐步将绳子变长。

平面到立体

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从平面到立体,如先认识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再认识正方体、圆杜体等。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同样的使用单线单平结,我将平面的花朵放在前面,将立体的蜗牛放在后面。让孩子在积累了平面的螺旋形造型的经验后,再创造立体的金字塔造型会更容易。绳结的选择也是如此,平面的单线单平结和双线平结放在前面,将立体的吉祥结放后面。

二、追寻教师的因势利导行为

(一)精挑线绳

    线绳的合适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编织是否成功。不同的线绳的粗细、软硬不同,适合的编织能力发展水平的孩子和作品也不同。如:系物结,它需要稍粗的毛线来打结。学习系物结时,孩子刚刚接触绳结编织,手部的精细程度很低,太软,太细的绳子很容易缠绕在一起,太粗、太硬的绳子垂挂度不够,这两种会妨碍孩子学习打结,很容易使孩子沉浸在一次一次的失败、挫折中,极大损伤孩子学习编织的兴趣,为以后的编织教学设置了障碍。而合适的绳子会很容易成功,形成的作品又多又密,极易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

区分颜色

    在一些需要两根以上的绳子打结时,将绳子区分颜色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孩子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应该使用哪一根绳子进行编织。如:编辫子、编手链等。编辫子需要三根绳子,我们说妈妈是缥亮的红色,爸爸是天空的蓝色,孩子是小鸡一样的黄色,然后念着口诀,孩子会很容易地学会。像编织手链,虽然是一根绳子打结,但是它是两头同时编织,我们就将两根不同颜色的绳子拼接在一起,方便了孩子的操作。

巧用数字

当用两根以上的绳子编织时,有时光区分颜色已经不够,这时用数字会有意想不到的

效果。比如在编织蜡烛时,我将不同颜色的两根线成十字交叉放置,并从左-上一右一下,分别编为1.2.3.4,不管绳结如何编织,数子方位不变,孩子们说:1压2,2压3,3压4,4穿1。由于数字的加入,将繁杂的线头变成了简单的计数,这对大班的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就把复杂的绳结简单化了。

简化步骤

   绳结的编织有许多步骤,一个简单的绳结仔细去讲述,你会发现往往有超过五个的过程,步骤一多就在考验孩子的视觉记忆能力了。视觉记忆能力强的孩了会记住5个步骤,不强的孩子最多3个,所以我常常去分析步骤,尽量简化步骤。比如,双线双平结制作手链,有一个步骤是1线从铅丝下穿出,再从2线形成的圈中穿出。我仔细观察后,告诉孩子们,将1线从2线和铅丝的交叉点下穿出。虽然只减掉了一个步骤,却将动作和动作理解减去了无数步。

善用口诀

    儿歌朗朗上口,小朋友特别喜欢且容易接受。口诀是儿歌的一种类型,有了它的加入,孩子们学习编织更容易也更有趣味。比如编辫子的口诀:“我们开飞机,妈妈飞到了,爸爸飞到了,孩子飞到了。”孩子们在一边念一边动手中不知不觉地将作品完成了。

三、尊重个体差异的多元化发展

(一)顺应孩子内心的需求

编织没有合适的教材,一切需要教师自己的摸索。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手指肌肉发育不完善,双手协调能力差,空间方位知觉能力不强,操作过程比较缓慢,其至出现了停滞。这时需要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和反思,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及困难随时调整活动内容及操作材料,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使他们在做做玩玩中学会编织。

宽容孩子反复的错误

在编织过程中,总有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屡次失败,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特别是编织活动,既有利于孩子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使孩了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有一部分孩子在编织一些比较复杂的绳结时,往往会在前后、左右、压上还是穿出这些部分不断犯问样的错误,那不是他不努力或者不认真听,而是他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或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这时老师直接帮他一下,表扬他会的部分或他努力的态度会更加帮助孩子去努力、去理解他不懂的地方。

给予孩子内化的时间

有部分孩子的思维方式比较稳固,和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内化新知识的时间更长。这样的孩子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或思维能力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能理解变化的绳结的空间关系,可是新的变化的绳结打破了原有的印象,使其认知结构在外力的促使下发生变化的时间却比其他人要长一些。这时老师不能着急,在教一次后过两天再教一遍你会发现比在第一次一遍遍多次练习更有显著的成效。那是因为给予了孩子内化的时间,他们在两次学习的时间中将新的知识转化、接纳成自己本身的认知体系。

孩子们在自由快乐的体验中尝试编织,在繁杂有趣的穿、缠绕、编和打结中,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动手操作、同伴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专注、坚持、克服困难、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等品质,还感受到民族编织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I]叶朔苓.绳结编织[M].广东科技出版社.

[21学前儿童空间认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 究[J].心理发展与育, 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