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张世铜,徐先南,何叶 ,指导老师:赵诗琪,陈晨

重庆财经学院(401312)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着重讨论网络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难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期望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点有效建议。

关键词:网络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使其更有针对性的展开。

  利用网络可以使教育方式呈现多样性,优化了传统的晦涩的教育形式,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利用网路科技设计趣味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集中于课堂,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不仅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达目的,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积极沟通。

  (二)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网络几乎是一个言论自由的环境,虽然这样的属性利弊一直存在争议,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看法,互相交流。正确的看法大家共勉,错误的认为也能及时改正,从而使信息更加透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弥补了自身认知的不足。

(三)网络拓宽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渠道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无非书籍、板报、杂志、专刊等形式,这些形式枯燥无味且充满了局限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讲座、论坛、电子邮箱等方式和外界就思想政治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使大学生群体对这方面知识的汲取更广泛、更深入,不再像以往纯线下教育那样局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也不再囿于表面。

二、网络给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难题

一)网络时代下,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开展线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或者辅导员在班会时进行思想教育。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教育效果较差。而造成这种模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有利用好新媒体等传播工具,缺少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所以构建专业、高效、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将其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迫切需要。

二)新的网络文化冲击了以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更多人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由于其收益高、获利快的特点,导致一些学生认为新媒体是成功的捷径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带来的成就感之中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与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也使这种不良风气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传播。这些新的网络文化正在逐渐冲击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三)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逐渐走进课堂,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由于其开放性、互助性的特点,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过去单一垂直式的灌输方式。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好网络带来的丰富资源,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多元思想在网络中的碰撞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较线下而言,网络上能获取的信息更加多样快捷,每天都会有多元思想在网络中发生碰撞,各种思想和价值观都活跃在网络上,网络信息和资源的多元性,增加了大学生明辨是非的难度。加上无法对所有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控制,给了不良信息可乘之机,造成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严重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高校打造以大学生为核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引导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需要先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同时要打造以学生为核心队伍,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在校园里经常接触信息并喜欢广泛传播给其他人的“活跃分子”,这种“活跃分子”往往会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他们来传递积极的信息、宣传正确价值观、建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作用。因此,要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就要着重于对“活跃分子”的培养,加强其意见领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加强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增强高校影响力

要想增强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力,就要先加强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该要发展微博、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高校自行注册官方号,在微博发文时结合小问卷、自行拍摄相关小视频等互动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提供正确价值观,在无形中增强高校政治教育影响力。高校通过新媒体等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满足当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提升影响力

积极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载体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线下课堂教学和文化活动平台,扩大思想政治的影响力。因此需要运用文化载体的形式,以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可结合先进事迹、创作电影、记录片等,更容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同时要利用好线下教学平台,注重校史馆、校园文化墙、文化宣传专栏等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最后,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大学生自主搭建多向交流、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平台,推进教育方式多样化。

总结

综上,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不难看出,新媒体的影响十分深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故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树立新媒体传播、培养“活跃分子”、线上线下相结合入手,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时代网络发展潮流的有效活动,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

文献:

[1]张雨晴,崔德华.论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03):51-57.

[2]汪庆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21):242

[3]王冬冬.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新方法探究——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J].人民长江.2022(11):237

[4]张伟平,孙绍勇.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11-117

[5]倪筱珈,岳宇翔.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05):14-18

项目编号:19SKSZ068

项目名称: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项目编号:20215005

项目名称:“七一”讲话精神推动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来源:重庆财经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校级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