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浅析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赵瑜, 刘志伟 ,崔金京 ,指导老师:张恒 ,陈晨

重庆财经学院(40131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高等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就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中理论指导和学生工作中实践操作的结合问题。加之学生党员在近几年数量不断增加给各个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也是强调:高校是人才的汇集地,人才的培育基地,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新时代赋予大学生党建工作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需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精神与党建在高校的建设,用党的理论知识去丰富学生,使之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操作,从而培养高素质学生党员,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关键词:学生党建 学生工作 有机结合

一、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相结合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教体制改革给高校学生党建提出新课标

高等教育的革新。体现在办学体制、内部结构、管理体制等领域;各类组织结构、党员构成、党建方式的改变,在诸多地方实现质的飞跃。而学生工作 古板,没有及时调整。

学分制改革。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德智体美劳的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业体制的改革。由于就业难成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现状,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功利主义比较强,学生会更加注重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而相对对淡化政治思想方面。从而使学生工作与党建不能有机统一发展。

(二)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重“领导”轻“指导”

党组织缺乏对学生党支部工作上的具体指导;同时,大规模的支部,不利于统一管理,加大了党员学生的工作量。

学生工作的活动场所少,没有特定的活动场所。申请场地要层层向上级汇报,得到批准才能开展。

学生党组织地位不明显,与学校社团联系不紧密,仅局限于为党员服务,职责定位窄,与普通学生的联系性不强。

(三)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素养有待提高

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中第一线以年轻党员同志居多,对党建的认识存在模糊,从事其领域时间短,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办事效率不高。

(四)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规范性

缺乏针对性:一是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二是教育形式缺乏创新,较为单一。例如党支部大会的模式还是以学习,讨论,做题,发言,总结的简单流程,忽视对大学生党建的针对化发展开展会议。

缺乏系统性:看重短期效应,忽视长久机制。只看重某一时期的理论指导,短期展开活动,学生工作的长期性低下;开展例会的时间不确定,没有形成长久机制;党建和团建的衔接有一定问题。

缺乏规范性:入党前后的教育不合。重视入党前的培养教育,忽视入党后的理论加深。比较机械式办事,可能出现个别党员同志与学生工作出现对接问题而敷衍答复,不利于党组织的健康发展;党员教育与管理有问题,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而产生错误的三观,错误的思想苗头。

(五)对学生党建工作投入不足

经费缺乏,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党性教育,队伍建设的数量不足。

三、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的结合,探索高校学生党建新的运行机制

(一)积极引领党建中的理论指导与学生工作中实践操作向新课标机制改革

学校带领学生去积极适应新教学模式,理论加实践,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加快转变党建的活动方式,创新内容等;积极引导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武装自我。

(二)党建要围绕学生工作布局,使之党组织内外部协调得当

及时对支部书记及委员培训指导;规范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议,内容创新,形式多样,增加党员同志参与的积极性;控制编制,减少职教;有固定的学生工作场所,减少工作的繁杂事;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多交流和沟通。

(三)提高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质量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党建的建设,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实践指导。避免教师同时抓教学和党建,导致与学生对接工作时出现任务模糊,工作效率低质量问题。

(四)创新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的各个环节,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创新党建和学生工作的形式,摆脱单一枯燥的模式。如例会时间确定,每一阶段的党会内容层层关联,放远眼光,不要局限于现在的知识储备;制定长期的工作机会;党建积极和团学合作服务好同学,避免在工作上独立成团;规范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去遵守不断地探索。

(五)学校要实时注意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经费

学校要重视党建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产生经费问题及时援助资金并且通过学校的各类媒体,宣传党组织队伍,。

三、新时代实现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引学生工作,赋予学生工作更高层次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各类专门性人才的任务,也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知识分子重要来源。坚持做好高校学生理论指导,培养对国家有益的事业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并且学生的工作包括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相比普通学生,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专业素养和一些社会活动方面更加重视同时也会优于普通同学。这也是大学生党建的意义率先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理论素质强,文化功底扎实,社会实践丰富的学生。。

(二)以具体的学生工作为载体,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和管理

当今是互联网化时代,应当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找个一个适合本校的党支部建设和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党建活动与学生工作相结合。党建活动以学生社团、组织、班级为载体,直接实时对接工作,确保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党员主动承担责任,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加强有关的管理和建设。

(三)维护高校稳定与发展需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党建合理,学生思想团结,始终跟党站在一起,跟党走。学校的管理也会稳定长久发展。党建工作的展开围绕学生,并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转变理论指导形式,创新性发展学生的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把广大的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团结起,主动向他们普及先进思想,维护本校的和谐稳定和团结的政治局面;此阶段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向党靠齐:知道党组织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的知识分子。让大学生在这种导向和标尺中,主动了解并深入发展,形成大学为之奋斗的目标,营造出良好的学校环境。

(四)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有效结合,能够打开大学生成长的新局面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争取入党的过程本身也是不管深入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党建工作有效的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更能检验出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遇到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在学生党员参与党建工作中,他们不断的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指导思想随时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在此过程中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也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党建工作的也为学生党员提供其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的源泉。

四、总结

高校学生党建新的运行机制必须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工作上突出创新重点,注重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陈福刚.试论高校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35):29-31.

[2]孙璐.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

[3]陈霞.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0.

项目编号:19SKSZ068

项目名称:高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项目编号:20215005

项目名称:“七一”讲话精神推动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来源:重庆财经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校级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