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林清云

清远市新北江小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500

摘要: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各学科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师,也需要改进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将这一教学目标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同时,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美术素质,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对美术学习更感兴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教学

前言: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美术是十分感兴趣的,在美术活动中他们会根据自身的体验与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进而形成创新性思维,提高审美与创新能力。小学新课标强调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也是促使学生在鉴赏作品中产生新的发现,是对画作产生更深刻认知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改变传统讲解灌输模式,注重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要认识到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促进美术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激发美术学习动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及素质的形成。想象是创新的初始阶段,离开想象,创新与创造也就无从谈起。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非智力因素,是关乎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调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元素。同理,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想象力培养理念期间,也必须要首先考虑如何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教学的兴趣。小学生天生喜欢涂鸦,喜欢在墙壁、地面以及其他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地方随意涂画。但是如果强制性要求他们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创作,那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进而会对他们想象力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平时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想象力期间,也要注意考虑如何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法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激活他们创造思维与想象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非常适用于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例如,在平时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点及爱好,灵活地运用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故事情境以及谜语情境等多元化的趣味情境创设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美术知识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在《动物明星》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他们创设如下的媒体情境:屏幕上面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在湖面上引颈高歌,显得神气十足。在学生观看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只白天鹅是否漂亮呢?神气不神气?你们猜想它想要游去哪里呢?”在学生经过思考并简单回答之后,可以继续为他们出示森林白天鹅大赛这一情境,原来这只白天鹅想要去参加选美比赛啊。此时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一幅白天鹅参加白天鹅选美大赛的图画,借助这种趣味情境创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可以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白天鹅形象。

二、设计故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想象

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中,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实现创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根据美术课程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想象和创造。例如,在“大树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中,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进行如下设计:首先,展现大树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大树。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树的图片,同时也为学生课前准备的各种图像提供展示空间,并要求学生就树的色彩、形态来谈谈大树的形象特点,以及对大树形象的认识。其次,指导学生欣赏四季树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树的色彩猜猜是哪个季节的树,以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图像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认识到树的形象是由树根、树干、树洞、树枝、树冠等部分组成,这自然也为学生绘画大树的形象奠定了基础。再次,指导学生赏析探究,展开想象。教师围绕“树的故事”提醒学生大树的图像上可以添加人物或动物,丰富故事内容;同时展现大树的故事的相关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并构思自己的故事。接下来,为学生提供创作空间,引导学生的创作表现。教师在教学辅导中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学生提供借鉴、参考,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把握图像,创作图像并创编故事,完成个性化作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并讲述作品,解读自己创作的图像内容。在作品展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三、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美术课程知识的操作性较强,学生单纯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则很难满足美术创作教学提出的要求,也限制了学生在自主操作、自主创作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依托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性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尽情地展开想象,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创新的美术创作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将这样的美术作品创造出来,变成一个美术创作艺术品。例如,在“废旧物的新生命”这节课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搜集各种废物材料,如毛线、可乐瓶子、易拉罐、纸箱、报纸,等等。在学生自主搜集废弃材料后,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可以用这些材料制作什么样的作品呢?”学生一般会根据废弃材料的外形、功能等特点展开想象,巧妙地进行美术设计,然后创造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到“废物新用”的美术创作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负责给废弃材料涂刷不同的颜色,有的学生负责将废弃材料一步步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作品;有的学生负责制作其他的装饰材料。学生在合作分工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均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同伴讨论一下是否可以添加某种元素,让作品更美观、更实用。通过这一美术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促进自身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想象力培养是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美术创造力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平时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设计故事教学,加强动手操作等方式,以此激发学生想象力。借助丰富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想象力,配合多样化美术创作活动设计,保证可以不断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彦萍.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有效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21(01):140-141.

[2]史绪强.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