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产教融合视域下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李登,杨卫敏

台州技师学院  浙江省台州市 318000

要:当下,古建筑营造技能人才越来越稀缺,而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摇篮,其建设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是培养古建筑营造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优化实训基地建设路径,创建满足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古建筑实训基地势在必行。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多维度分析技工院校在产教融合视域下进行校企共建古建筑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趁着“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和技工教育规划两大规划的东风,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最新修订法案,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建筑行业逐渐出现人才断层、短缺的现象,尤其是一线的产业工人,对于古建营造技艺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根据各地的古建筑行业需求,部分技工院校争先恐后相继开设出了古建筑相关专业。而目前培养的大部分古建筑技能人才依然浮于表面,未能真正达到企业用人标准。

当前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是“校企一体、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也是必由之路。对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和企业紧密联系,搭建好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合作的桥梁,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培育技能人才。在这样的模式引领下,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建什么样的实训室以及什么样的实训室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是满足企业行业需求的,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是政策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古建筑行业专业发展及古建实训室建设现状

随着国家文物保护的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古建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而目前80%的全国古建筑领域从业者超过50岁,其中只有4%的从业者为35岁以下,古建修缮技艺后继无人、传承断档已经既成事实。古建筑作为传统行业,其古建修缮较之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工艺更繁杂、门槛也更高,营造八作“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画糊”,样样不凡,可以说古建筑就是传统建造技艺的结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极度依赖。“古建修缮的核心问题,是工匠的培育和选择问题,也就是从业者的问题。”

古建筑项目比传统钢混结构项目的高利润率使不少企业加入到古建筑行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国内古建筑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几百家,行业竞争激烈。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浙江、山东、山西、北京、江苏、广东等地方,行业企业分布比较分散。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往往是结合当地或周边行业发展来确定的,这也使得这些地区以外的院校开设古建筑相关专业的比较少。

在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专业内涵从技术层面延伸到工程层面。其中高职教育开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本科新设“古建筑工程”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则在民用建筑专业大类中的建筑设计类中设置古建筑修缮专业,由古建筑修缮与仿制专业更名为古建筑修缮专业,而技工学院则为古建筑修缮与仿制专业。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已经开设的古建筑相关专业的院校,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开设的专业为古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培养的职业能力专业人才有预决算、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且建有古建筑实训基地的少之又少,如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但对于实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短板。浙江省范围内据悉目前已开设古建筑相关专业的技工院校有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台州技师学院、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等少数院校,而且已经开设古建筑专业的技工院校或因为场地或因为专业性还不够强等原因没有建设独立的且专业性较强的古建筑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可以借鉴的经验凤毛菱角。

如此看来,建设古建筑实训基地仅靠院校自身能力恐怕无法顺利完成,后续的技能培训开展也将是困难重重。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技工院校校企共建古建筑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古建筑实训基地建设是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帮手,以企业需求为突破点,确立校企轮替、工学一体的古建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共建古建筑实训基地的路径,可以有效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古建筑技能人才。

校企共建实训室有利于提供企业方案、企业能量。企业可以提供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技能人才的实践训练方案供参考,同时可以把企业的职业精神带到实训室建设中去,完善实训室建设机制体制。

校企共建实训室有利于校企双方专业人员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古建筑行业的特殊性,极度依赖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可以集合校企双方专业人员的智慧,为创建实训室建言献策。

校企共建实训室有利于加快古建筑实训室建设。企业可以提供资金、人力物力、场地等多方面资源,在企业资源的加持下,实训室建设会变的更加轻松从容。

三、古建筑专业实训室建设面临的问题

实训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其承载了专业技能的实践、传授、实验、体验、积累的作用。根据目前古建筑实训室建设调研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实训基地功能单一,古建筑营造技能培养不够全面。到了清朝晚期,营造技术形成了“八大作”:土、油漆、瓦、木、石、搭材(彩)、裱糊和彩画,简称为“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画糊”,这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其中北京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就是以这“八大作”的内容为主要代表之一。2016年故宫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考核与培训工作启动,培训课程内容按照“油饰、裱糊、瓦、木、石、彩画”六作分别进行,也成为了目前古建筑修缮及营造的主流技术。然而目前已建有古建筑实训基地的院校主要还是以木作实训室为主,以木作实训室来替代古建筑实训室存有一定局限性,学生训练的技能也比较单一,无法更加全面的掌握“六作”技艺。

(二)实训基地使用率偏低,实训室的硬件配置不符合实际岗位需求。往往我们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并没有很好的将整个专业、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而是为了完成某一两门的课程任务,以致于在完成任务之余实训基地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同时,有些院校与企业互动比较少,在实训室环境布置、实训设备选择等硬件建设方面,并未按照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以致于最终的实训效果不符合企业要求,学生来到企业后依然需要从零开始实践。

(三)实训基地建设维护投入成本高、效能低。一些院校实训室已经进入到建设投入大、运维难、效能差的怪圈。古建筑实训室的建设和运维本身是需要比较多的投入,尤其运维环节,完成各类技能培训需要大量的耗材、机械、手工工具等,而学生通过实训获得的技能水平却远不如企业实践而获得的技能水平,效能较低,比较堪忧。

(四)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校企合作模式太过单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应该属于同等重要的角色,只关注学校如何做,没有给企业安排重要的育人任务,尤其在技能实操训练的环节,会导致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实际岗位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五)专业教师及行业专家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度不高,师资薄弱。古建筑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繁琐且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任务,要想较好完成任务,必须要有更多有经验的专家和专业知识充沛的教师一起加入其中。目前古建筑专业的师资较少,拥有古建筑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经验的教师及行业专家屈指可数,这都一定程度影响古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一)形成一套适合产教融合背景的有特色的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建立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有助于规范专业实训室建设,提升实训室建设的规范性和操作性,建设标准主要要围绕实训基地整体评价、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实训基地软硬设备、实训基地管理规范等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建成什么样的实训室,要达到什么样的行业水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总纲领引领,以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群调研为依据,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有特色的实训基地。整体评价要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包括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总结多方面的评价,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建设标准。技工院校开设的古建筑专业主要以古建筑修缮与仿建为主,主要培养从事木工、泥瓦工、石作工、彩画油漆工、雕刻工、古建筑设计人员、古建施工员、质量员、项目经理等相关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职业岗位、职业领域调研为依据,充分满足不同职业领域、多个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领域多个类型的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的岗位化、职业化改革。

其次,实训基地教学环境布置是实训室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实习基地系统化设计以及校内、外实训的需要。通过对古建筑专业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并对实训项目进行校外、内系统化设计。将部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执业资格准入要求的专业综合技能放在校外基地完成,基本仿真训练项目和技能训练放在校内,部分真实情境的实训项目借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来完成,实现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系统化设计。建设的实训室要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实现实训基地的多方面用途。实训基地建设除要满足技工教育自身的教学任务需要以外,还应同时满足古建筑技术专业在社会培训项目上开展古建筑专业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实训基地建设还要满足先进性、规范性、真实性、开放性要求,根据企业岗位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建立模拟古建筑构件加工厂等仿真实训场所,打造仿真职场,实行开放式运行模式。

再次,实训基地软硬设备是建设标准的核心内容,在工位数配备、环境设施、实训室面积、功能布局、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应进行综合考虑,使实训基地建设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融于一体。根据院校专业建设基本条件,合理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相关专业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古建筑实训室部分功能可以与院校内相关专业进行共享,如木作实训室、瓦石实训室可同手工木工、砌筑工技能实训室共同结合,尽可能的将实训场地利用率最大化,避免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还要有合理的管理规范,行业里流行的6S、7S管理办法都可以作为实训室管理的借鉴内容,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实训方式和实训内容进行“私人定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办法,由专人做专事,明确责权分配,加强实训室运行管理。一个合理的可行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是建设好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的前提。

(二)探索提炼产教融合背景下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策略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要搞清楚建设的主体是谁?资金的来源在哪里?建设内容的使用对象是谁?上述问题的解决是产教融合背景下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根据建设主体和资金来源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建设模式:

1.学校自主建设古建筑实训基地;

2.以企业本部为主的实训基地;

3.以院校为主的实训基地;

4.政府投资创办古建筑公共实训基地;

5.校企合作共建古建筑实训基地。

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的建设模式应该是要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生产”+“教育”两者缺一不可,我们需根据院校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院校和企业均有充裕的资金,有可供使用的场地,那么要想实现满足产教融合的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就比较简单了。积极吸收借鉴全国技工院校先进经验,整合多方资源,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引进优质企业,按照“优势互补、各取所需、成果共享”的思路,组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优秀的古建筑工程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古建公司专业资源,设立“工部营造”二级学院,培养古建筑工匠人才。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合作建立“校中厂”,实行市场化运营,走出学生技能有提升、企业经营有效益、学院办学有影响的共赢新路径。

(三)厘清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和古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厘清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和古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使实训基地深度融合课程体系,最终探究出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的使用方法,为古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1.根据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创设基于校企轮替、工学一体的古建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基地建设标准,满足实训教学基本需要。

2.古建筑修缮与仿建专业主要课程设置应包含理论及实操课程,其中理论课一般可包括古建筑构造、古建筑制图、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古建筑测绘、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古建筑工程预算、古建筑施工管理、建筑史等,实操课程一般可包括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六作”(六大类一般可归为木作实训、瓦石实训、油漆彩画实训)再加上CAD、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计算机软件操作实训及古建测绘实训等。

3.古建筑实训基地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中实训项目的开展进行设置,要保证实训教学的基本需要,也要形成一套简单易操作的使用方法,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个企业员工,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深度参与其中,用起来得心应手。

五、结论

产教融合视域下进行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是古建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和职场氛围,创设基于校企轮替、工学一体的古建筑实训体系,建设集技术技能培养、综合素养提升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培养古建筑行业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多维校企共育模式。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打造符合“国情、行情、企情、校情”的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地为古建筑行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万民,缪卫国.创办古建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途径,实现非物质文化技艺的传承[J] .古建园林技术,2021.

[2]侯智国.研究型实训室建设与探索——以古建筑木作实训室为例[J] .工业设计,2018.

[3]张小文,徐彦明.基于产教融合的多维育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 .数字印刷.2021.

[4]林凯.高职产教融合下校企共建实训室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

[5]曹海洋.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木艺实训室建设路径探索[J] .美与时代.2021.

本论文的成果源自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视域下技工院校古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ZJCV2022B89

项目类型:产教融合(B类项目)

项目负责人:李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