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4

高中生对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情况调查报告

蒋艳艳,朱宇蒙,高兆启,张月荣,胡文霞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

摘 要:“建设美丽中国”已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高中生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提高高中生的黄河生态文明素养十分重要。文章在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从开展高中生黄河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出发,重点对高中生的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后续开展高中生黄河生态文明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美丽中国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黄河生态文明教育

一、调查目的

“美丽中国”理念是党和国家针对生态问题及社会稳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体现,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是践行“美丽中国”理念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1] “美丽中国”理念及黄河生态建设中涉及的生态问题与高中生物息息相关。因此,美丽中国理念指导下,结合本地区黄河文化及生态发展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肩负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行宣传推广的主要责任以及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能够让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和黄河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引导学生为实现“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及保护黄河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全面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为美丽中国建设储备人才资源[2]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美丽中国”理念渗透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引导学生的实际行动,现以梁山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美丽中国”理念和黄河生态保护的了解情况,同时调查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3] 。通过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现有的认知情况及相关教学现状,剖析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黄河生态文明教育遇到的困难及原因,为寻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美丽中国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或措施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

在大量阅读有关教学中渗透“美丽中国”理念的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及黄河生态保护的论文,以及近几年国内相关研究的问卷调查题目的基础上,并走访一线教师,结合建议,本调查的主要内容设计为以下四个方面(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内容

内容

题号

美丽中国理念的基础知识

1-5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情感和意识等方面

6-9

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情况

10-14

对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情况

15-18

本问卷中 6-16题为量表题,因此问卷的计分方法设置为:6-9题从“是”、“基本是”、“基本不是”、“不是”得分依次为 4、3、2、1 分,10-14题从“了解”、“基本了解”、“基本不了解”、“不了解”得分依次为 4、3、2、1 分,15题从“经常提及”、“涉及较多”、“偶有提及”、“从来没有”得分依次是4、3、2、1分,16题从“经常组织”、“组织较多”、“偶尔组织”、“从不组织”得分依次是4、3、2、1分。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和效度是检验问卷可靠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之一,因此笔者在梁山县第一中学随机抽取部分高二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利用Excel 进行数据整理,并用 SPSS22.0 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检验问卷是否适合用于研究,检测结果如下

1、信度分析

利用 SPSS22.0 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测,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2.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Cronbach’s Alpha

项目个数

0.813

18

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的克隆巴赫ɑ系数平均值为 0.813,数据信度系数平均值大于 0.8,说明本问卷具有相对较好的信度,可以应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2、效度分析

运用 SPSS22.0 对调查问卷进行 KMO 和 Bartlett 检验,检测问卷的效度,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调查问卷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KMO值

0.791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2584.426

df

171

p值

0.000

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的 KMO 值为 0.791,介于 0.7-0.8 之间,研究数据具有较好的效度。

综合上述信度与效度检测结果,本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基本达到科学测量标准,可以用于调查高中学生对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情况了解现状。

四、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在 2022年 9月于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总发放数目为1170份,其中回收1114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 95.2%。

(一)“美丽中国”理念基础知识调查结果

“美丽中国”基础知识是了解学生对该理念熟知程度最直接的途径,问卷中 1-5 题分别涵盖了“美丽中国”理念基础知识 5 个部分:①美丽中国理念的范畴(多选);②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时间;③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计划时间;④美丽中国理念的核心;⑤美丽中国理念的内涵(多选)。正确率统计如下:


图1 “美丽中国”理念基础知识正确率图

根据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基础知识熟知程度的数据统计及正确比例,作出以下分析:

表4 关于“美丽中国”包含范畴的调查情况

①美丽中国的

A

B

C

D

E

范畴(多选)

生态建设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选择率

95.71%

36.53%

27.55%

63.72%

73.21%

正确率

21.23%

第1题是关于“美丽中国”理念概念与范畴的考察,正确答案为全选,学生正确率为21.23%。选择错误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漏选,学生主要选择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些能体现“美丽中国”字面意思的选项,而对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这些看起来与“美丽中国”理念无关,实际上却体现“美丽中国”理念深层次意义的领域,则选择较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美丽中国”理念范畴不够了解,对相关内容一知半解并流于表面,认识还不够全面。

表5 关于“美丽中国”理念提出时间的调查情况

②美丽中国理

A

B

C

D

念的提出时间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十九届二中全会

全国环境保护大会

选择率

53.55%

23.93%

8.53%

13.98%

正确率

53.55%

第2题是关于“美丽中国”理念提出时间的考察,“美丽中国”理念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但只有53.55%的学生知道其提出时间,有不少学生认为“美丽中国”是在十九大提出的。其原因可能是十九大比十八大召开时间更近,而且召开十八大时学生年龄较小,对此关注不多。其余选项也有10%左右的选择率,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时间了解情况一般,关于“美丽中国”理念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大渗透力度。

表6 关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时间的调查情况

③美丽中国目标基

A

B

C

D

本实现的计划时间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

21 世纪中叶

选择率

4.50%

7.11%

51.69%

36.70%

正确率

51.69%

第3题是计划实现“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的时间,有51.69%的学生选择2035年,接近一半的学生不了解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计划时间。根据表中数据,有36.70%的学生选择21世纪中叶,原因可能是我国的奋斗目标比较深入人心——“到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生对“21 世纪中叶”这一时间节点具有较大的熟悉感,因此误选此项的学生也较多。结合第 2 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和计划实现的时间节点了解程度偏低。

表7 关于“美丽中国”核心的调查情况

④美丽中国的核心

A

B

C

绿色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

选择率

49.67%

47.51%

2.82%

正确率

49.67%

第4题调查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核心的了解情况,有 49.67%的学生正确选择了“绿色发展理念。只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了解美丽中国理念的核心,还有47.51%的学生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能是根据“美丽中国”的字面意思进行选择的,认为推行“美丽中国”理念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由此造成错选。由此说明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的核心不甚了解。

表8 关于“美丽中国”内涵的调查情况

⑤美丽中国

理念的内涵

(多选)

A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

B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C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D

天蓝、地绿、山青、水清

选择率

59.24%

60.66%

72.27%

63.98%

正确率

20.30%

第5题是关于“美丽中国”理念的内涵,答案包括 A、B、C 三项。本部分仅有 20.30%的学生选择正确,其中有63.98%的学生误选D 答案“天蓝、地绿、山青、水清”,误选率较高。分析数据发现,学生对四个选项的选择率相近,说明学生在做此题时存在较大的随机性,还有少部分学生漏选了其中一两项,这都说明学生对于“美丽中国”的内涵了解程度较低,仍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的认识和清晰框架。

从以上5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于“美丽中国”的范畴、内涵、核心、提出时间、计划实现时间都缺乏了解,5个题目正确率均不到60%。同时,根据“美丽中国”理念五项基础知识的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美丽中国”的了解存在字面意思理解,流于表面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这体现了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基本知识了解匮乏。

(二)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情感和意识调查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加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今年以来,梁山县作为国内唯一一个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修复,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结合县区实际情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融入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推行地方课程极具特色及重要意义。了解学生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情感和意识对于黄河生态保护与教学的融合十分重要。本部分主要从黄河生态保护活动参与意愿、常见的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认同度两方面进行调查,涉及到问卷的第6-9 题,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表 9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情感和意识调查结果

题目

选项

频率

百分比(%)

6、你是否会主动参加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活动

A 是

932

83.65

B 基本是

142

12.80

C 基本不是

32

2.84

D 不是

8

0.71

7、你是否赞成保护黄河流域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A 是

1095

98.34

B 基本是

16

1.42

C 基本不是

0

0

D 不是

3

0.24

8、你是否赞成黄河流域“废物利用”这个举措

A 是

1074

96.45

B 基本是

37

3.32

C 基本不是

0

0

D 不是

3

0.23

9、你是否赞成“绿色出行”这个举措

A 是

1098

98.58

B 基本是

11

0.95

C 基本不是

5

0.47

D 不是

0

0

上表数据显示,在第 6 题“是否会主动参加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活动”中有83.65%的学生选择“是”,有12.80%学生选择“基本是”,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参与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活动意愿较强,愿意身体力行地为黄河生态出一份力,第7-9题是生活中保护黄河生境的倡议及措施,调查学生对这些措施的认同度,其中包括了保护黄河流域濒危动植物、黄河流域废物利用、绿色出行三个方面。从数据统计情况可知,这三项数据选择“是”和“基本是”两项数据之和均超过90%。说明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保护黄河生境的措施认同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综合黄河生态保护活动参与意愿、常见的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认同度两个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意识都较为强烈,认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愿意付诸行动,这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融入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为实现“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及保护黄河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打下良好基础。

(三)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

生态文明教育是宣传生态知识、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黄河生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就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部分,梁山县坐落在黄河流域,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尤为重要,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了解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对顺利开展相关教育举足轻重。黄河生态涉及到了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方面,本部分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对于这些领域的核心内容、典型案例或发展进程等内容的熟知程度,从而进一步分析学生对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表10 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情况

题目

选项

频率

百分比(%)

10、是否了解“桑基鱼塘”运行模式

A 是

803

12.04

B 基本是

230

30.62

C 基本不是

47

34.27

D 不是

34

23.07

11、是否了解国家近年来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相关政策的成效与收获

A 是

713

13.98

B 基本是

306

27.49

C 基本不是

87

37.82

D 不是

8

20.71

12、是否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

A 是

792

11.09

B 基本是

264

23.70

C 基本不是

53

34.74

D 不是

5

30.47

13、是否了解黄河文化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传播方式

A 是

776

9.67

B 基本是

264

23.70

C 基本不是

63

45.68

D 不是

11

20.95

14、是否了解黄河流域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

A 是

758

8.01

B 基本是

267

23.93

C 基本不是

79

47.11

D 不是

10

20.95

上表中第10题涉及到生态与经济的内容,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生态与经济领域典型的、成功的案例之一,是生态与经济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生产模式。选择“是”和“基本是”的学生之和为42.66%,比其他三个方面都要高,原因可能是在地理学科中曾涉及到“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这也体现了将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是黄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手段及有效措施。第11题涉及生态与政治领域,主要考察学生对黄河生态环保政策成效与收获的了解,选项“是”和“基本是”两项之和为 41.47%,基本不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达50%以上,由此可见半数多学生对环保政策及其成效不够了解。第12、13题涉及生态与文化领域,主要调查学生对黄河文化内涵及黄河文化传播方式的了解。从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内涵了解较少,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有所涉猎,同时学生对黄河文化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不甚了解,将近7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了解”和“不了解”的水平。第14题涉及到生态与社会领域,调查学生对黄河流域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途径的熟知程度。选择“基本不是”和“不是”的学生达到47.11%和20.95%,可见学生对于黄河流域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知之甚少。

综合以上黄河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学习中涉猎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整体上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中黄河生态环境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了解程度较低,学生对相关领域的认知比较片面,熟知程度还有待加强。

(四)对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情况调查结果

高中生物作为中学阶段与生态环境最为紧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渗透优势,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乃至提升综合素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黄河流域生态文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发展的潮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本部分从教师授课,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组织情况调查该校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从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载体和主要内容方面调查学生的态度及参与情况。

表11 对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情况

题目

选项

频率

百分比(%)

15.你的生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及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

A.经常提及

32

2.84

B.涉及较多

187

16.82

C.偶有提及

230

20.62

D.从来没有

665

59.72

16.你的班级或学校对有关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组织情况

A.经常组织

164

4.69

B.组织较多

335

20.09

C.偶尔组织

156

23.98

D.从不组织

459

51.23

17.你认为在中学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最有效的载体

A.系统讲授黄河生态文化和黄河环境保护的课程

892

80.09

B.组织学生参加黄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

1051

94.31

C.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黄河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982

88.15

D.阅读黄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的相关文章或书籍

866

77.73

18.你认为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A.黄河生态环境现状的宣传

1069

95.97

B.黄河生态文明观念的强化

1074

96.45

C.黄河生态知识的讲授

1045

93.84

D.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

1027

92.18

由上表可知,第15题“生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及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选择经常提及的学生仅有2.84%,而从来没有的为59.72%,说明目前教师对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不足,实施较少。第16题中经常组织和组织较多有关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班级仅占24.78%,说明学校依然不够重视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教育渗透力度不足。第17题调查学生对在中学开展黄河生态文明教育最有效的载体的看法,发现学生最倾向于组织学生参加黄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其他三种方法也得到学生的认同。第18题调查学生认为应该开展的黄河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内容,黄河生态环境现状的宣传、黄河生态文明观念的强化、黄河生态知识的讲授、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学生对这几项的选择相差不大,而且选择率都高于90%,说明学生对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态度十分积极。

五、结果分析与结论

本调查主要由“美丽中国”理念的基础知识、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情感和意识、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情况、对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参与情况四大部分组成。从调查数据的统计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基本知识相关内容了解匮乏;

②大部分学生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情感和意识都较为强烈;

③尽管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黄河生态保护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中黄河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关领域了解程度仍然较低;

④教师和学校对黄河生态保护渗透教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实施情况不理想;学生对参与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的态度积极,并倾向于参与相关活动。

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对“美丽中国”理念及其相关领域了解程度低,对黄河生态保护了解较少的原因正是教师经验较少,基础学科渗透不足,校园文化宣传匮乏。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生态、环境及社会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生物学科对于渗透和推广“美丽中国”理念、黄河文化以及黄河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职责。生物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采取 STS 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美丽中国理念下在教学中渗透黄河流域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中华,刘明源,沙赟颖,等 .“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1):295-296.

[2] 荆潇.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析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9):48-49.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2022年度立项课题“美丽中国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策略的研究”( 课题编号: 2022HHZX17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