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明义  让素养在议学中生长——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以议明义  让素养在议学中生长——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课为例

骆丽

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 

2022年新发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新课标立足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教师要把以前“知识本位”教学转变为“素养本位”教学。在记忆、背诵、理解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造、体验和感悟,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新课标突出问题导向,强调“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关注和探索真实问题,使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在新课标教学建议中倡导初中学段要善用体验式教学和议题式教学方式等,旨在通过教师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理解,在合作讨论中生成,在探究与反思中提升,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明白道理,在感悟生活的同时,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做事,强化社会责任感。

◎案例描述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有如下内容要求:“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基于以上对新课标的解读,我认为这与《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相关度比较高,于是选择了该课第二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符合新课标意味,体现教学新“议”味的实践探索。

立足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本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对此,我们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制订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一共有五个,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充分体现每个核心素养。有些课可能五大核心素养都能体现,而有些课主要体现的只有一个核心素养,其他的核心素养仅仅是间接体现。 

基于新课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最主要体现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具体为“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重难点为:1.感受国家发展是劳动者创造的,树立尊重劳动意识,积极发扬实干精神,主动承担责任。2.学会结合历史发展和具体事例明晰劳动和实干对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3.了解他人的担责行动,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的强国责任。

优化选材构建“三线”框架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选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将能够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材料引入课堂有助于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鲜活有趣。

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时以重大时事神舟13号任务圆满完成作为一体式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和重组。让学生真正理解新课标中所要求的“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必须在议题设置、情境选择、任务设计等方面理清脉络,精心架构,设计了如下的“三线”框架:

1.议题线:本课时将教材内容凝练为主议题“观神州十三,悟匹夫如何担责?”,下设子议题“危难之际如何担责?”——“发展时期如何担责?”——“逐梦少年如何担责?”。这三个子议题由远及近、由理性到感性,深入挖掘隐含于文本内容背后的德育元素,凸显育人价值,让学生穿越时空,感知如何担责,进而走向对“逐梦少年如何担责?”的深度思考。拉近学生与担责的距离,自然而然回归到对“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认同与内化。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拓宽了学生认知的视角和广度。

2.情境线:本课时以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为背景,具体从圆梦天宫、英雄凯旋的时事情境引入议题——从跨越时空、航天起步的视频情境感受劳动——从立足今天、实干奋斗的图片情境探究劳动——从畅想未来、适应时代的活动情境劳动复兴。

3.活动线:本课时用“责任”这一主线贯穿始终,使三个子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问一问”“议一议”“说一说”“想一想”四个议学环节,设置问题链,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辨,锻炼学生的思维力;同时以有效追问化解难度,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问”“说”“议”“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精选情境助推议题实施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强调“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因此,教师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视频、图片或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劳动,感悟劳动和实干对承担责任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思辨中学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片段:

1.问题引入:子议题——发展时期如何担责?

2.情境设计:播放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完成的视频,呈现不同岗位上的航天工作者图片。

3.任务设计:

说一说:神舟十三号圆满成功的背后有哪些劳动者的付出?

(小组合作,选择一名劳动者,谈谈他们为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和返回做了什么贡献?是怎样做贡献的? 要求: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长3分钟)

议一议:有人说航天员劳动的贡献比焊工的贡献大,对此你怎么看?

追问:这些劳动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追问:这些劳动有怎样的联系?

结论: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同时不同类型的劳动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配合、相互成就。当我们选择了某种劳动,就需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扬实干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等不同情境体验,在讨论中感受一个劳动背后有多种劳动的支撑,明晰不同劳动者都有价值,不同劳动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其理性而全面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丰富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新课标建议“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来提升学生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价中也倡导“以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表现”以此不断加深学生的知行体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中,我设计了“为劳动者点赞”的微项目作业,从致敬五一奖章获得者到展示自己的劳动实践到规划未来职业生涯,通过微项目作业设计,将课堂所学所感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小组合作、查阅资料、感悟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关心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生活化的作业既凸显学科价值,又让所学回馈生活。

◎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本节课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为例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新方式。我也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基于新课标的议题式教学要做到立足素养定目标,优化选材建框架,精选情境助议学,丰富体验促实践。教师通过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就真实问题展开讨论,设真疑,解真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样的议题式教学有助于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转变。

新课标就像一道“看得见的风景”,为我们描绘了美好教育的蓝图,但从新课标到新教学还有一个“教学落差”,需要我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文本,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同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作为思政教师的我深感肩负重任、任重道远,唯有一直朝向前,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与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担负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晓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道德与法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