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8
/ 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吴佳丽

上海市黄浦区顺昌医院   200023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选择某院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深入分析,并且归纳总结不良么反应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结果:对比分析得知,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危害的前三位包括:全身性损伤、呼吸系统损伤以及泌尿系统损伤。结论:虽然临床上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与研究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与深化,并且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候依然需要严格遵守其禁忌症,科学合理的运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前言:

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上的常用抗菌类药物,隶属于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的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凭借着自身的超强抗菌能力、广泛的应用范围、轻微的不良反应、过敏概念相对较低等优势,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与认可[1]。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其使用优势的加持,因此,临床上滥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也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临床上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大幅度的上升,并且药物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大幅度提升,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为了深入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发原因、以及具体表现,以便日后针对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给予科学指导,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预防头孢菌素类药物针对患者所诱发的不良反应。本文,针对某院曾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法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深入分析,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展开探究,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88例患者当中包括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在19至68岁,患者平均年龄(48.65±3.29)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基于WHO发布的相关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中的有关描述作为重要参考资料,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展开详细汇总;根据《新编药物学》当中的有关内容为根据,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名称展开统计、并且还要利用有效分类。针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将患者的不良反应与整理资料相对比,从而对其不良反应原因展开深入的分析。

1.3临床观察指标

基于WHO发布的相关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中的有关描述作为重要参考资料,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展开详细汇总,针对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将患者的不良反应与整理资料相对比,从而对其不良反应原因展开深入的分析[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在实施药物治疗之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主要感染病症包括: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引发患者出现感染的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与大肠杆菌。本次研究患者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详情见表一:

表一  患者本次研究所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情况(n)%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唑林

头孢西丁

头孢唑肟

头孢克肟

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

头孢哌酮

头孢氨苄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钠

头孢孟多

头孢噻肟

2.2本次研究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前三种包括:头孢克肟、头孢氨苄;头孢哌酮钠,本次研究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危害的前三位包括:全身性损伤、呼吸系统损伤以及泌尿系统损伤。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运用前必须明确细菌的敏感性以及耐药性,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运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药师必须熟知所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症、给药方法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在针对患者病症给药过程中,应该尽量降低运用药物后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瘙痒、药物热以及血清病样等,过敏严重能够对患者的生活安全带来威胁;胃肠道反应还有二重感染: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血液以及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凝血酶原血症,甚至还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症状;精神此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以及精神异常等情况[3]。对于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其中第二代与第三代抗生素是无法作为一线药物直接应用的,而第一代头孢菌素着重是应对G+球菌展开治疗的,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应对的是各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另外针对G+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细菌感染较重的患者;第四代头孢菌素可以有效应对因内酰胺酶而形成的细菌所引发的感染病症,正常来讲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是最广泛的,并且对于患者所造成的肾毒性还不强。

综上所述,虽然临床上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与研究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与深化,并且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也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候依然需要严格遵守其禁忌症,科学合理的运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为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夯实基础,也为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朝军.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7):166-168.

[2]文婧,冯婧,刘丹. 145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22,20(04):74-76.

[3]王梅华.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