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谢喜荣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码头镇大龙高级小学大龙教学点

摘要:数学教学改革提倡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是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力及知识理解能力等,采取分层教学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以促进小学阶段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立足分层教学的入手点,详细阐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言,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般,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以学生全面而各有所长的发展为目的,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思想。分层教学正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思想的实践表现。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级,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教学、练习、作业指导和评价,促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在各自原有发展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现有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可以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增强教学效果[1]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潜力,并结合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及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分析,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具体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2]

例如,在对《圆》一章讲解时,教师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三个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的概念及圆形的特点,认识圆形的半径及直径;2.在第一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了解圆形的面积及周长计算方式;3.在前两个阶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探索圆形与其他图形周长及面积计算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层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一刀切”的局限性,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不同层次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基础,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层后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原则,对简单、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调整。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这一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应该分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引领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完成难点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通过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方式来分解难点。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分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改进和考核,并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一般、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补充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逐步学会理解应用数学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时,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找出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在教授知识点和提问时,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学生自身知识接受能力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和相关数学知识;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生,教师要提前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能思考问题。同时可以直接想到解决思路,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点。

四、对学生个体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前提是学生分层。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愈加显著,过去标准、要求、评价均统一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学生。于是,在同一个数学课堂上,面对在兴趣、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分层,方能使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对此,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以学生间的差异为基础,应用“分层—合并—分组”法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首先按照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发展、学习习惯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由此划分出a、b、c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分别对应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如此分层较为简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很容易忽视b层级学生。对此,在分层后教师要合并三个层级的学生。

在合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a层级和b层级学生合并在一起,形成A层级;c层级学生全员不动,升级为B层级。合并a层级和b层级学生的目的是将b层级学生引流到a层级,由此减少分层数量,集中教师精力。

在合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时,教师可采用“组内分层法”,先将A层级的a层(以下简称“A-a层”)学生划分为数量相等的不同小组,并任命为每组小组长。接着,教师将A层级的b层(以下简称“A-b层”)学生均匀地分派到不同的小组中。如此可以使A-a层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手,监督、帮助A-b层学生学习,由此优化分层教学效果。

五、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教学评价是分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可以使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是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落实分层评价。如在进行分层评价时,教师要注重评价形式,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

针对A-a层级学生,教师应采用竞争机制,引导该层级学生进行横向比拼。即让相同层级的学生对比,由此发现自身不足,继而查漏补缺。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使A-a层级的学生互相促进,切实提高发展水平。

针对A-b层级学生,教师则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引导该层级学生反思,了解自己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或不足之处,由此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计划,扬长避短,奋勇争先,增强学习效果。

针对B层级学生,教师采用表扬机制,以日常教学为依托,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由此进行赞赏,使其建立自信心,积极融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夯实发展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对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和评价分层等为入手点,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慧.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35):139-140.

[2]杜婀娜.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