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然体验式”环保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6
/ 2

幼儿“自然体验式”环保教育初探

王乐[1]

武昌区乃园幼儿园

摘要:自然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在幼儿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2]。让幼儿用自然体验的方式去感知、寻觅、观察、探索、保护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自然体验式”的活动中,幼儿可以直接去感知、亲身去体验环境,用最便捷的方式打开幼儿的环境保护视野,激发起保护环境的愿望,铸就环境保护的行为。

幼儿园作为负责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幼儿教育的基点,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习惯,使幼儿具有生态情怀,形成生态品德,为幼儿日后环境保护行为打下稳固的根基。

关键词:自然体验式 环保教育 幼儿教育

幼儿期是人类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环保教育承担着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幼儿正确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逐渐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通过“自然体验式”的环境保护教育幼儿可以用最真切的方式走进自然、走近环境保护。

一、活用线上互动,号召环保教育践行者

幼儿、家长、教师三方在线上的互动,让儿童身体力行地落实到环保行动中来,增强孩子对环境的初认识。这就需要家庭和幼儿园配合完成环保教育,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共同引导幼儿将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行为,激发起对环境的探索[3]

小班入学初建立班级群,为提升幼儿对植物的关注、缓解幼儿对幼儿园的不安,教师录制《幼儿园里植物多》,以环境为切入口贴近孩子的生活,以童趣化的语气变身幼儿园里的水杉树哥哥,葡萄藤叔叔、银杏树姐姐、桃花妹妹,与孩子们打招呼,呼吁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听听植物宝宝告诉我们它们的生长密码。水杉树哥哥:“我的个子非常高,喜欢晒太阳。”银杏树姐姐:“我到秋天就会换上黄色的裙子,可好看了,你们一定要来找我玩哦!”

入学初,与家长、幼儿建立积极联系,录制幼儿园的植物视频让孩子在线上就了解到幼儿园的可爱绿植并于它们互动。此外,线上开展种植打卡,宝贝们和爸爸妈妈用画笔绘制的种植日记、种植过程,用照片、视频的形式在群内分享,幼幼之间、师幼之间在群内围绕着环境保护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

在2020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小一班在线上准时与孩子们互动,运用线上连线的方式一起了解“世界环境日——世界因你而美”,让孩子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云上护绿行动,体验种植观察生长,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为美丽中国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起在音乐中跳起手之舞“低碳贝贝”,地球爷爷生病了,我们都是低碳贝贝,让地球爷爷不再受累,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手之舞向身边的人传播爱护环境的理念;手工制作“小玩偶”,使用废弃材料纸筒、绳子等制作小木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环保的意识。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孩子关注环境、践行环保。其中家长们也发表了自己对环保教育的理解,分享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保行为,还拍摄了许多照片和视频,孩子们的许多金点子都十分令人惊讶,我们都是环保小达人。

二、优化师幼互动,采取多样化活动形式

1.多样种植,感受自然

对自然环境有更高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不同的年龄段都会对自然有自己的认知。通过视频、故事,让孩子们更加关注自然、关注我们在自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不仅仅是增强意识,还要了解保护自然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环境保护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怎样去传播这样的一种价值理念,在自然中教育、感受、体会,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环境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幼儿园应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使幼儿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4]。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幼儿是环境的一分子,让幼儿在真是体验的过程中,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价值。

每班认领幼儿园里的一棵树、一块地、一区角。小一班认领的是幼儿园里的银杏树,并为它制作了介绍牌,因为它的叶片很像蝴蝶的翅膀小朋友都亲切的叫它“蝴蝶姐姐”,每当户外游戏、散步时小一班的孩子们总会走到它的身边看看它、摸摸它和它打招呼。将韭菜种子放到盖有湿纱布的小碗中一天,将自己的种子播撒到种植园地的班级土地里,并树上了专属小一班的班牌,上面还有孩子们专门为它绘制的介绍牌。在班级门口的植物角,孩子摆上了自己为植物宝宝制作的花盆:奶粉罐、竹筒、杯子,里面种植了红薯、豆子、多肉等等,每天孩子们都会去观察植物们,也会有专属小小值日生去为它浇水松土并做记录,孩子们就如同这些可爱的植物一样,快乐的在幼儿园的大家庭中成长。

保护环境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精心照顾身边每一颗植物,为它浇水、松土、晒太阳,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造就具有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年轻一代,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与环境中的有益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孩子们从自身与他人的经历中体验,感同身受,充分体验、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尽可能地走进户外,走进自然,拉近孩子与自然的距离,从而萌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践行环境保护。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在孩子们的能力范围内,亲身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实践中,孩子就能更加充分的理解环境、地球与我们的依存关系并参与其中,可以是节约一颗粮食、也可以是节约一滴水。

观看地球上皲裂的土地,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听一听《小可的故事》,用手偶故事的方式提醒幼儿盥洗时节约用水;《盥洗室里的大闯关》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节约水的快乐。饭前的《粮食的生长》图片,食堂阿姨辛苦的做饭视频,让孩子们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

多途径的将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将环保的思想、理念融入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态素质,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如:节约用水、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良好生活习惯入手。无形中将环保的情感、环保的知识、环保的能力全面提升,让环保沁润师幼的心。

3.走进自然,回归教育

活用自然中的材料,让幼儿用双眼、双手、双脚去感知它的魅力,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多样的色彩。

用自己在家或在幼儿园拾取的秋叶制作出“秋的记忆”,中五班的孩子们用手指蘸取颜料为树叶涂上美丽的颜色,或点上圆点、或画上线条,用双面胶粘出富有想象的作品,装饰到班级的各个角落。

在区域中投放的鹅卵石、树叶、松果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乐乐:“这个圆圆的、小小的(石头)可以当今天的午饭。”羽羽:“这个叶子可以把小毛球包起来,煮一煮一定会很香。”典典:“这个树叶的卡子我们一起戴,肯定很好看。”

自然中的材料可以直接给幼儿提供教学、游戏的材料,用感官感受其大小、触摸其光滑度,让幼儿可以从侧面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入手,结合园所实际、因地制宜的运用自然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了解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对儿童来说是追求美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走进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方式。

三、注重师资培训,打造高素养环保师资

注重师资培训,部分幼儿教师环境保护教育的素质不高,没有形成相对应的系统,虽意识到幼儿园实施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价值,但对于材料的准备、形式的选择、内容的选择以及组织实施有难度,可以通过园所组织的各项绿色活动,号召教师们将绿色环保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

运用假期的时间,园所号召教师们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于生态环境部宣传中心林和举办的“中小学教师环境保护培训项目——2020年教师环境友好使者远程技术培训班”。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们了解到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自然体验式”的环保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成为环境教育的实践者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8.

[2]李鹏,张一文.环保教育应渗透至家庭和社区[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1(2):61.

[3]田瑞向.对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思考[J].苏州: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77.


[1]作者简介:王乐,幼儿园教师,武昌区乃园幼儿园,

[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8.

[3]李鹏,张一文.环保教育应渗透至家庭和社区[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1(2):61.

[4]田瑞向.对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思考[J].苏州: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