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6
/ 2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官辉

512527196503092530

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

摘要:目前,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技术是制造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作坊制作、机器生产、批量生产、低成本大量生产、高质量生产、柔性生产,发展至今已步入了面向市场的生产制造。为实现现代化生产,就需要应用到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治造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将其应用到机械制造对制造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从电子行业转移到了机械制造领域,新时期机械设备需要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性能优化。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机械制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优化具备可行性。

1机械自动化概述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进行机械设计,机器本身可以通过信息引导来完成一系列工作。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讲,机械设备本身的生产需要大量工序的协调,人工管理以及设备自动化运行是提升机械生产效率以及质量的根本保障,尤其是新时期的机械设备、零件更为精密,系统不断进行升级,自动化技术能够为机械产品的设计提供安全辅助作用。而从分类层面来讲,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强调硬件智能管理、软件智能检测、系统自动化运转、各工序集成化管理等。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结构组成

2.1应用价值

机械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相关装置或者机械设备,按照预定的指令或者程序,自动化控制或者操作机械制造过程。在机械制造领域,需要不停的提供能量给机械设备,才能持续制造生产,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实现大批量、大规模、连续性地生产,既能有效提升机械制造的安全性和高效,而且还能解决传统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机械制造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促使产品产出的过程、工艺处理、原材料的投入更加快速和便捷,既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还能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将传统机械制造中的体力劳动,转变为管理性和技术性为主的劳动,从而达到改善工作环境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发展的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2结构组成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目前机械制造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由程序单元、控制单元、传感单元、制定单元、作用单元等共同组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如程序单元的主要作用是指导机械制造系统,是整个制造系统中最为主要的单元;控制单元的主要作用对机械制造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是保证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单元;传感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对是机械制造系统运行中的各项性能、参数等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控制中心,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单元部分;制定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分析传感单元传来的各种检信号,在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对应的信号指令,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单元;作用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进行定位,属于前期性的单元部分。

3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3.1 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中最早应用的一种自动化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的设计,借此达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目的。该技术可通过加工命令组的编写,进而在数控系统中执行命令,以此实现对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目的,且在加工中,数控技术也需要以多个辅助技术为依托,如光电技术、感应技术等。从数控技术本身方面进行分析,其具备的精密度较高,能够实现灵活操作和高效生产的目的,也是国内大多数制造企业中应用的一种主要生产技术,且作为新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数控技术,可保障检测及控制、加工等任务自主完成,能够带动并整合机械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作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基础所在的数控技术,在现代化机械制造业集成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应用数控技术,可为生产力的稳定性提供保障,也能为机械制造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创造奠定基础。

3.2 集成化模式

集成化模式主要是针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功能进行集成化处理,具体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使人工操作技能、机械制作工艺有效集成,进而在装备或机械设备运作中,基于指令的发送来分析并监督、监测产品生产,为产品质量合格提供保障,确保对产品的生产、验收工作顺利完成。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生产模式之一就是计算机集成化生产模式,是以计算机设计及测试、生产、加工等内容为立足点,与实际生产条件或真实加工情况相结合,进而实现的一种集成系统构建目的,是借助最简单方法集成技术的一种生产模式。集成化模式能够与生产数据库及互联网、生产企业需求、企业发展目标等相结合,确保有效构建完整的生产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促进作用,也能够为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也可监督生产质量。

3.3柔性化管理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管理,具体是指从柔性化角度在机械生产中进行加工处理。机械柔性加工,具体是说与市场或客户需求相结合,基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而借助电脑终端对机械生产流程进行操控,细微调整生产线的同时,使传统机械制造中调整必须更换整体机械设备的弊端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柔性化管理的基础为柔性化设计,能使机械制造中的产品生产过程与市场运行规律更加匹配。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要想保证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必须要在自身和市场的契合度上加大提升力度,基于客户现实及虚拟需求的了解,及时调整自身技术。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中,已经广泛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管理模式,其利于计算机技术优势的最大限度发挥,可促进产品生产效率、质量的提高,也能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客户满意度、机械制造业和经济市场的匹配度切实提高。

3.4 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指全面整合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等各方面要素内容,基于多方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集智能化制造技术、人员操作管理为一体的人工智能生产系统的有效构建,该系统主要是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基础,确保简单的逻辑及思考、判断、决定等行为有效实现。立足另一方面进行分析,智能化应用,可通过对技术人员的模仿,保障相应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为实现智能化应用目标,需要技术人员通过程序的编写,将日常常规遭操作植入到智能化系统中,让系统完成自检工作并积极调整、修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而基于预设的解决措施,达到有效处理目标,为生产作业稳定、顺利推进提供保障。智能化应用不仅能够保障高水平、人性化的人工智能机械制造生产模式有效实现,同时在生产处理环节,能以良好平台辅助技术人员、一线工人观念的转变并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使传统专家的思维方法被逐步取代。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领域,自动化技术本身具备较强的发展优势,当前既有的柔性技术、智能技术、集成技术、虚拟技术可以为机械制造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而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技术升级、人才培养、科学创新,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建.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机械,2020(18):51-52.

[2]张晶.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22(1):41-42.

[3]林逸超.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