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6
/ 2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的探讨

强雪栋

632822199008240319

摘要: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医院各项业务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要求医院对此引起重视,依据医院当前所应用的医疗设备有目的性地开展维修保养工作,通过管理模式的大力创新,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分析常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各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的细化,增强医院内部管理能力,并把管理重心放在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组建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随着实践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管理成效显著提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引言

考虑医院所应用的医疗设备类别及数量较多,管理难度较大,医疗设备综合性能及安全性会对实践工作开展有巨大影响,需医院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定期更新医疗设备,全面性地开展维护保养管理工作,由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负责此项工作,依据各项标准及规定要求规范作业,为医院各医疗项目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加大日常维护及管理力度,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阶段的信息内容详细记录,有利于管理模式的创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管理成效与技术水平。

1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医院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均衡医院的有效资金流动和加强医院的资金流动,以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对医院进行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创作性的谋划。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属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从医院战略高度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了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医院财务管理既具有医院战略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个性。

2医院医疗设备保养条件

2.1保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医院在医疗设备保养管理方面应引起重视,主要是考虑到医疗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影响各项工作效率、质量、安全等,需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推动实践工作持续开展。在医疗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实施阶段,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就包括完善的保养制度,需根据日常工作要求建立保养制度,随着实践工作开展贯彻落实,既能对制度内容合理完善,又会发挥较强的监管作用,满足医院稳定发展需求。例如,某医院就对医疗设备保养制度的内容细致分析,建立定期保养制度,降低故障发生率;巡回检查制度,避免设备“带病”工作;维修配件库建立,保证供给充足;环境检查,设备安全性增强;生产维修制度,安装设备类别精细化管理。其中,A类设备是维修保养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一些较贵重、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难度较高,以预防性维修为主;B类设备为次重点;C是非重点设备,有助于医院对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针对性地开展,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

2.2统一化管理

建立维修保养中心,分析医疗设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不同因素影响,磨损程度、元件质量等均会引发故障问题,一旦维修工作不及时,使设备“带病”工作,存在隐患及风险的同时,还会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医院在此方面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提高重视度的同时,要注重统一化管理成效,考虑修理厂的修理时间较长、费用较高,通过医院建立独立且专业化的维修保养重心,强化内部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此方面的经费开支,符合医院统一化管理要求。依据医院规模建立统一化管理中心,依据工作岗位内容与职责,对工作人员严谨培训及考核,配件类别丰富、数量充足、技术水平较高等,均能有目的地开展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2.3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对工作精度、磨损程度严格检查与校对,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维护措施,保证维修工作有目的地开展,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一方面,是对设备功能检查;另一方面,是对设备精度检查,此环节中需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及技术手段,能保证检查数据精准、可靠,在故障分析、维修方案制定等方面减少时间,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2.4保养方法

大部分医院对医疗设备保养工作的开展,会采用3级保养制。

(1)日常保养,又被称为例行保养,确定设备保养的主要负责人,对其外部、内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零件完整,降低故障发生率。

(2)一级保养,负责人依据工作计划及标准要求,对设备内部清洁,检查是否有异响、高频率振动、指示灯故障闪烁等问题,并把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能为方案编制与故障计划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二级保养,也属于预防性修理工作,主要是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共同参与,检查设备主体、重要组件等,通过对设备精准度的适当调整,及时更换易损部件,也能杜绝故障问题频繁发生。

3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措施

3.1设备供应商严谨选择,降低投资成本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医院数量持续增多,为群众就医提供良好服务,也会扩大医院医疗项目,对医疗设备的使用量、技术水平、性能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还需医院对设备供应商合理选择。一方面,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对供应商资质、能力、信誉度等严谨探究,通过多家对比选择适合的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避免在此方面盲目性地采购浪费资金。同时,出厂设备要配有使用说明书、质量验收证书等,能保证医院所采购的设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有利于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供应商为医院提供终身维修服务,供应商与医院均具备专业化的维修人员,以“技术培训、内部交流”结合原则开展实践工作,医院维修人员可以进行日常的检修、测试等工作,如果遇到较严重故障或特殊部件故障问题,与供应商的维修人员及时联系,参与现场,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与配套设施严谨检测及维修,解决人为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更大问题。

3.2具备完善的维修保养措施,增强设备运行安全性

除配置专业化的技术人员、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外,还需制定完善的维修及保养措施,也会影响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效。首先,医院对医疗设备维修养护中心的建立,重点考虑医疗设备采购、使用的成本较高,购买后的使用较频繁,长时间作业,如果单纯地依靠供应商的维修与养护,会有不便。通过医院对维保部门的建立,具备维修人员、技术人员,为实践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便捷条件。其次,设备日常保养方法的选择及应用,要从功能与精度方面细致探究,定期对设备功能检查,不能出现故障问题,精度要达标,一般情况下,会以日常保养为主。如果设备功能及精度出现问题,以精细化维修为主,具备完善的维护及保养制度,提高设备完好率,设备使用中有具体的负责人,每日保养,如表面清洁、运作检查、零部件完整性等,都能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最后,维保人员对易损部件要及时更换,加大检修与保养力度,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减少此方面的经济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3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消除隐患及风险

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对设备外观、附近、性能、易损零件等做好全面性的检查工作,把检查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能为故障措施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尤其是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维修人员要定期做好质控工作,与计量部门密切配合;大型设备主要是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完善作业环境,做好功能检查内容记录,每个设备都有独立的档案,便于对设备各阶段的运行情况全面掌握,始终强调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延长使用寿命,在根本上规避常规问题频繁发生,提升设备维修管理综合效益。

结语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牵涉的知识面很宽是一门很复杂也很困难的工作,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管理和维修观念充分发挥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跟上时代科技的进步,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燕龙.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和建议[J].清洗世界,2021,37(12):159-160.

[2]杨毅.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规范化策略探讨[J].清洗世界,2021,37(1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