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础性学科德育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2

小学基础性学科德育实践研究

李爱利

河南省巩义市建设路里沟小学 451200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小学基础性学科中开展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课堂知识,健全学生人格、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然而,现阶段德育还没有真正的落实进小学基础性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小学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将德育深入的渗透进小学基础性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基础性学科;德育实践;应用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学基础性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必要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渗透渠道。因此,小学教师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新课标要求为依据,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小学的基础性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应深耕教材,挖掘教材德育元素,并进行探索和创新,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效率,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因而,小学阶段的德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基础作用,德育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每位小学教师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在小学基础性学科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关键性的地位。将德育融入小学的基础性学科有以下三点重要的意义:

第一,德育能够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中国是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深植内心。

第二,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认知处于初始阶段,对其进行德育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深入渗透进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感受、品质等。

第三,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肿着深刻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将德育的思想内深深融入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才能使其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小学基础性学科的德育现状

(一)家庭德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也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父母在孩子眼中是全能的,会对父母的言行进行模仿,父母若是不注重言行,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生活中的好榜样,规范自身言行,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

(二)学校对德育的重视不够

学校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学校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但在教学日常中,并不重视思想品德课,安排的教学课时也较少,教师难以进行深入的德育教育。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德育,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存在着认知的误区。对学生的品格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科学文化,还需要思想道德。

四、小学基础性学科德育实践研究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对小学德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装裱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德育空间。新时期,教师应当认识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除了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育人”。具体来说,教师要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并重德智,拓展德育的空间,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熏陶和培养,将德育渗透进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中。

其次,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提升德育地位。把德育和教师的考评挂钩,将教师德育教学能力、学生道德与法治成绩以及道德行为等加入对教师的考评中,提升教师对德育的关注度,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德育,提升德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最后,构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的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小型的文艺活动、美德宣传活动等各种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创造更多的德育机会,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二)家校协同德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长期的、反复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家校要形成合力,协同一致的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培养。由于大部分家庭缺乏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因此,学校要发挥指导作用,采用线上学习视频或者是家长会等形式,引导父母学习德育,理解德育的深刻内涵,提高家庭德育能力水平,助力学校和教师的德育教育。此外,学校要搭建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一致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德育。

此外,在基础性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平台或者是微信群聊等,将教学活动中,德育的内容上传给父母观看,并引导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德育。以语文学科为例,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性的知识,还可以与植树节进行结合,向学生传递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等德育思想;又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资料,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国人奋力抗争、不屈不挠、为国捐躯等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带领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精神品质。

(三)优化德育内容、方法

首先,德育的内容。教师要按照基础性学科的教材来制定德育的教学计划,围绕教材内容,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德育资源,并从其中挑选出优质的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元。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道德模范或者是英雄人物的故事,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融合进行培养;还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并带领学生分析,使学生能够独自对人与事有正确的认识、判断,从而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法治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德育的方法。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难集中,要提升德育的质量,必须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语言讲解,还有创建故事情境、舞台剧表演或者是德育实践活动等,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教学中,从而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对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在理论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公园或者是社区,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德育实践活动,可向路人发放环保传单、清洁打扫公园和社区、植树等。

五、总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加快,对各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已是势在必行。小学基础性学科的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将德育落实进基础性学科中,为学生构建良好德育环境,让德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冯小龙.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

[2]谢姣俐.浅谈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教师,2019(4).

[3]余婧.中小学隐性德育课程的缺失及重建[J].教学与管理,2019(1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