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3

军队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杨洋,黄川

陆军勤务学院勤务指挥系文职助教   陆军勤务学院军需采购系文职助教 

摘要:军队院校编制体制调整后,社招文职教员岗位比例逐年增大,成为承担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重任的一股新生力量。本文首先围绕军政基础、业务能力、作风素养等方面分析了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状,而后从基础性、针对性、引领性培养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不足,最后从建立终身化培养目标、设计体系化培养模式、打造多样化培养平台、构建开放式培养途径四个方面提出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招文职教员  岗位任职能力  培养策略

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以来,大批高学历、高素质有志青年进入军队院校成为教学科研新生力量。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在初步融入部队生活、适应岗位任职的同时,自身能力素质和现行培养模式也暴露出一些瓶颈问题,亟需深入研究、探析破解之道,以确保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现状分析

经过几年实践的检验,大部分社招文职教员能够基本胜任教员岗位工作,其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学风研风进一步激发了院校教员队伍内在的活力潜力,但就综合素质和岗位任职能力而言,距离成为部队院校高质量人才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一)专业知识扎实,但思想政治能力需要强化

文职教员大部分都是“211”院校的硕士或博士,经过激烈的专业面试,其专业知识都是过硬的,但思想政治能力略显不足。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军队院校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教员作为课堂的主导,对其思想政治能力要求更高。然而文职教员相对军队高标准的政治要求而言还有明显差距。首先,理论武装的基础要进一步夯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创新理论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指导,也是包括社招文职在内的院校教员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根本性遵循。在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中思政地位作用愈发凸显的大背景下,夯实党的创新理论基础成为每名社招文职教员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听党指挥的军魂要进一步熔铸。大部分社招文职教员作为新生代青年,有着良好的爱党爱国爱家情怀。但军队对于听党指挥明显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是地方通识性、普适性思政教育所能解决的。第三,正确思辨的立场要进一步固牢。大部分社招文职教员毕业后直接进入军队院校任职,缺乏社会实践和岗位历练,对于国际国内社会热点资讯缺乏独立的思考判断,加之相当一部分社招文职教员具有出国出境学习经历,思维眼界更为开阔、信息渠道更为多元,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敏感性站稳思辨立场,才会避免出现倾向性思想政治问题。

(二)科研水平较高,但姓军为战特色不够鲜明

社招文职教员岗位的“准入门槛”即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或是世界名校,在读期间都发表过学术文章,其中有不少文章还被刊登在影响因子较大的国际期刊。然而少部分社招文职教员入职后并没有在任职岗位发挥好学科专业特长、建立起教学科研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优势领域没有精准对接院校教学科研“姓军为战”的现实要求。一是对部队建设需求缺乏了解。岗位任职过程中,大部分社招文职教员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主动申报科研立项、发表学术论文,但普遍性问题在于学术科研对接部队需求不紧密,导致需求侧和供给侧对接错位。二是对现代战争规律认识不足。军队院校大都鼓励社招文职教员参与科研学术活动,目的在于将地方前沿科研学术成果融入军队战斗力建设。但在实践中,部分社招文职教员尚未打通所学专业与现代战争的契入接口和融合链路,没有发挥好优势专业对于新质作战能力的牵引和推动作用。三是对科研创新动力缺乏干劲部分文职教员缺乏科研精神,认为教员只需要上好课教好书,对于科研创新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文职教员知识储备不足、对接部队不准、勇于挑战勇气不够等。

(三)教学工作勤奋,但教学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院校文职教员入职后能够积极主动融入并积极适应军队院校工作节奏,备课尽职尽责、教学严谨务实。但也有部分文职教员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个别教员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职业自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军事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强调知识结构专业性的同时,更强调能力素质的复合性和岗位任职的适应性,要求教员在教学组训中更强调案例战例运用、课程思政融入和任职能力培塑,靶心精准指向战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准容易导致教学组训方向偏移。二是对军队院校教学形式的不适应。文职教员在进入军校之前普遍接受的是地方的教育,地方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自由的授课模式和军队院校严格的教学管理差异较大,如部分文职教员报告词的不熟悉以及授课的教姿教态都反映出对军队院校教育的不适应。

三是对自身知识与所授课程融合不够。社招文职教员的知识结构适合地方生产发展的,而军校课程则以能打胜仗为目的,所以在课程上新聘文职教员还不能将自身储备的知识与军校教育相结合,凸显为战教战研战的职业本质。

二、当前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招文职教员培训主要有全军统一的岗前集训、院校自行组织的岗位培训和步入讲台之前的新教员培训三个途径,累计时间约为半年。总体上看,现有培训平台和途径初步解决了社招文职教员的入职入岗问题,但就破解前述问题短板而言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夯实军政素质的基础性培养不够扎实

良好的军政素质是社招文职教员融入部队建设的核心关键,也是消除疑虑心理、强化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从近两年培训组织实施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军政类培训课目不够全面系统。文职人员岗前集训的目的是让受训者尽快实现从“地方人员”向“军队人员”的转变,虽然设置了部分军事体能、军事技能培训课目,由于受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受训内容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培训效果相较于现役人员差距较大。二是军政素质提升的针对性不强。文职教员培训不能舍本逐末,一味按照“兵”的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应重点关注军队院校教员必须具备的组训施教能力培养。目前来看,部分文职教员对于课前报告仍然比较生疏,授课课程中的仪表姿态缺乏“军味儿”,军事类课程案例战例的引申讲解还不够透彻。三是军政素质的常态化培养缺少平台。军政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养成。社招文职教员参加完各类培训后,除每周二、周五的理论学习和党团活动外,缺少军政素质的日常性养成规范,缺乏参观见学、当兵代职、大项任务历练的常态化培养途径。

(二)为战教战研战的针对性培养不够凸显

社招文职教员本身缺乏军事类、作战类知识积累,而现行培训体系中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的内容还不够凸显。一是使命任务讲解得不够透彻。调研中感到,现行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目“战”的味道不够突出,尤其是各使命任务方向的练兵备战现状没有深度讲解,联合作战、军兵种、战役战术等基础性军事知识没有全面覆盖,导致社招文职教员对于战争形态发展演变和使命任务牵引教学科研认识不足。二是教战能力培养不够全面。目前培训内容多以授课技巧、教学技法等为主,对于实战化的知识补充几乎没有,自身专业如何推动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引导不足,以致课堂内容地方化,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员任职需求匹配度不高。三是研战思维塑造不够系统。一些单位在培养文职人员研战能力上采取了“老带新,传帮带”的形式,鼓励其参与到军事类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但实践过程中“压任务”多于“教方法”,“跑流程”多于“出思想”,致使社招文职教员研战思维和学术能力提升不够明显。

(三)对标作战需求的引领性培养不够重视

客观上社招文职普遍存在着专业性“强”、军事性“弱”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前沿科技正逐渐在联合化智能化的现代战争中得到体现,如何把文职人员的技术与实战相结合,是目前各级没有充分关注的问题。一是各专业领域前沿性培养缺乏。大多社招文职教员在校期间从事研究工作在自身领域走在前沿,但入职后对文职人员的培养往往强调军事方面补弱,缺乏专业领域固强,导致社招文职人员难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动军事专业发展进步。二是军事专业前沿引领性培养不足。社招文职教员进入部队院校后,军事素养的培养提升强调普适性、通识性,对标军事科技前沿的引领性培养相对缺乏,导致社招文职教员军事专业素养起点偏低、成长偏慢。三是培训内容更新迭代速度不快。当今世界科技知识进入爆炸式发展期,前沿理论更新迭代显著加快,仅仅关注基础性补“弱”容易导致社招文职教员原来“强”的领域也不具备优势,当其所学优势学科专业落后于时代时,错过引领和推动新质作战能力生成的“窗口期”。

三、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策略构建

院校社招文职教员培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单纯技术性、细节性调整优化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实践中,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的平台和途径进行全面梳理规划,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各种瓶颈问题,切实提升社招文职教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一)基于岗位需求,建立终身化的培养目标

对标院校教员岗位能力标准,社招文职教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大致可以区分军政基础素质、教学组训能力、学术科研能力和职业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其中军政基础素质是准入条件,教学科研能力是核心关键,职业情感态度是发展动力。提升社招文职教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应该伴随其整个职业发展道路。一是统筹建立终身化职业发展培养目标。基于四个核心能力培养需求,整体设计社招文职教员培养终身化目标,明晰职业发展路径与方向,避免职业迷茫与职业倦怠,目标引领前进。二是分段细化重要节点培养目标。在整个任职阶段内,每个职称等级晋升的节点上辅以较为清晰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岗前培养、入职初期培养、入职中后期培养的目标,围绕四个方面的职业能力标准,针对不同职务等级、不同职业阶段进行拔高性、提升性培训。

三是构建目标考核激励政策。社招文职教员每个阶段参与的培训,需要配套相应考核激励措施。一方面检验阶段性目标达成与否,作为评价社招文职教员履职能力资格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引导社招文职教员化目标为动力,在清晰长远的目标引领下不懈努力进步、不断提升自我。

(二)基于OBE理念,设计体系化的培养模式

OBE是现代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产出结果为导向,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极其水平有清晰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合适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社招文职教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也需要以产出为导向,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几种核心能力,进行体系化设计培养策略,才能达到培训目的。一是针对军政素养培养,更加突出军事素质短板与运用能力提升。一方面设计日常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在生活中养成,真正入脑入心,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让社招文职更多的到其他部队院校或者部队的专业岗位实践学习,同时提升军政素质与专业水平。二是针对教学能力培养,更加侧重“为战育人”特性。由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单位分别设计符合文职人员个性化特征的培养策略,同步提升教学能力与个人特长专业能力,真正发挥专业特长引领部队发展作用,而不是逐渐荒废自身特有专业。三是针对科研能力培养,更加强调“研为战”导向。由教研室、系部、科研学术处设计不同职级、不同难度的培养策略,个人按需索取,个性化补短固强。四是针对职业态度培养,更加注重奉献爱岗精神。职业态度培养需要横向融合在各个培训中,也就是对社招文职教员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为部队利益舍得牺牲个人利益,面对重大任务敢于挑大梁,面对进退走留拿出高姿态。

(三)基于任职需求,打造多样化的培养平台

社招文职教员在人员构成上较为复杂,既有应届毕业生和又有社会从业人员,学历层级、学缘结构各不相同,任职基础和职业诉求也各不相同,必须要打造多样化的培养平台满足多元性的岗位需求。从职级层次角度,为新入职人员打造基础性培养平台,为中期发展人员打造提升性培养平台,为高职级人员打造引领性培养平台,不同层级培养平台制定层次化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满足社招文职教员全职业周期培养需求。从能力提升角度,分别构建教学技能培养平台、科研能力培养平台、行政工作能力培养平台、继续教育学历提升培养平台等,个人根据自己岗位任职需求进行多样化、复合化选择,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针对性补弱固强。从承办主体角度,打造院校培养平台、部队培养平台和地方优秀企事业单位培养平台,各类培养平台充分发挥自身建设优势和培训经验,以多元化的培训主体提供多样性的培训资源,满足社招文职教员全方位岗位任职能力提升需求。

(四)基于军民融合,构建开放式的培养途径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防军队建设重要战略,社招文职教员培养理应顺应形势、把握机遇,与地方优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搭建交流平台,构建更加开放的培养途径。一方面,可以邀请地方专家“走进来”。相关行业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为社招文职教员讲座授课、参与科研项目评审咨询,有助于提升社招文职教员保持专业优势,拓宽思维视野。另一方面,拓宽途径让社招文职教员“走出去”。鼓励社招文职教员到地方高端企业实习见学,参加地方高校各类学术论坛、专业培训,获取全国通用的教师资格证书或其他专业证书,运用所见所学反哺教学科研。此外,鼓励社招文职教员利用好原有学科专业资源“联手研”。与地方高校合作开展技术学术研究,既能帮助社招文职教员跟踪各领域前沿动态,又能引入地方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军队相关领域研究站在更高起点向深向实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鹊.加强军队文职教员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J]. 政工学刊,2019(7):36-37.

[2]金振兴,马溯川,张颖.军校文职人员岗位胜任力建设探索[J].国防,2019(7):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