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宫宏岩

哈尔滨英华医院  150100 

摘要目的 研究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双盲法对本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老年四肢骨折患者92例进行分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前以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肢体功能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微创手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在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方面作用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微创手术;老年四肢骨折;肢体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n limb fun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Methods Randomized and double-blind method was used to group 92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April 2022, 46 cases each. Th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he limb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imb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limb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has good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lderly limb fracture; Limb function

着我国老年人人口基数的逐渐增加,老年四肢骨折问题在临床上愈加常见,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与年轻人相比有所不足【1】,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很难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所以如何对老年骨折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改善,已经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此本文将以本院的92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微创手术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双盲法对本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老年四肢骨折患者92例进行分组,各46例。常规组年龄最高82岁,最低64岁,平均(72.11±2.11)岁,男患者28例;实验组年龄最高81岁、最低63岁,平均(72.19±2.20)岁,男患者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必须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规组在患者治疗中,采用传统内固定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针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阻滞麻醉,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在患者麻醉生效后,采取标准手术入路,逐层切开患者手术区域,保证患者手术切口范围在10~15厘米左右【2】,对患者的骨膜进行有限剥离,应用钢板、螺钉等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完成患者手术切口缝合,包扎后完成手术。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骨折段进行闭合复位,控制对患者周围软组织的激惹。要求患者保持合适的手术体位,对患者进行阻滞麻醉,在患者麻醉生效后,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采用克氏针对患者进行临时固定,采用骨膜剥离器完成患者深筋膜下外软组织的分离工作,进行软组织隧道构建,在患者骨折近端或者远端部位,切开患者皮肤,切口长度需要控制在两道三厘米,插入内固定钢板,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调整,应用螺丝将其分别在患者骨折两端进行放置,在做好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后对其进行固定,在X线下对患者的螺丝以及钢板情况进行观察,在位置以及深度达到手术要求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在放置引流管后完成手术【3】。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均需要采用患肢提高以及保暖等常规治疗措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抗感染、抗凝剂以及抗血管痉挛等相应治疗,需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的肿胀以及感染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过程采用Harris评分量表,量表内容共包含4个方面以及15个具体项目,具体就包括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疼痛程度、功能状况以及畸形情况等等,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行t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验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比较(n,±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三个月

治疗后6个月

常规组

46

74.53±6.79

75.28±6.46

76.77±6.52

实验组

46

74.24±6.82

80.54±6.25

85.47±

t

0.204

3.969

6.196

P

0.839

0.000

0.000

3讨论

老年四肢骨折作为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通常由外伤导致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全身机体情况较差,假如患者在出现骨折问题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4】。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容易对患者周围软组织以及骨折端血供等产生相应损伤,这将会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严重影响【5】。微创手术在应用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等临床优势,不需要对患者的软组织进行大范围剥离,还能减少对患者骨折处血供的破坏,这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具有重要帮助,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手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方面作用明显,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春翔.探究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运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8):33-34.
  [2]邓伟奇.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4):123-124.
  [3]井国营.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8):26-27.

[4]佘荣峰,张一,王远政,等.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5):2335-2341.
  [5]王小阵,汪国栋,吴刚,等.后路微创重建钢板与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20,36(1):31-38.
  [6]陈金,王光勇,周廷玉,等.肘前入路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钢丝内固定治疗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20,36(7):6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