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患者药物过敏反应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儿科住院患者药物过敏反应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桂仁彩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儿科住院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尽快采取急救措施,制定临床护理方案,从基础上保障儿科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在本医院选择88名因为青霉素过敏的儿科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控制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没有及时给予急救和护理,而观察组要采取及时的急救和护理,最终记录分析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P<0.05,这就证明两组实验结果具有差异。结论:在儿科住院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反应时,医护人员要即刻停止用药,并及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以此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

关键词:儿科;住院患者;药物过敏;青霉素;急救护理

引言: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经常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其中以青霉素过敏反应现象最为常见。虽然青霉素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抗生素,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对部分儿科患者来说,应用青霉素很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的还会产生休克等现象,直接危害儿科住院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有效抢救和精心护理,不仅能解除药物过敏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还可以避免过敏性休克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本文主要研究儿科住院患者药物过敏反应的急救和护理措施,以期为新时代儿科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本医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8名因青霉素药物产生过敏反应,随机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中,其中对照组有男生28人,女生16人,年龄控制在3到12岁,有小学生34人,初中生10人;观察组有男生25人,女生19人,年龄控制在2到10岁,牛小学生25人,初中生19人。两组临床资料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患者进行实验分析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治疗、护理等工作,确保选择患者病例符合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以此为后续急救和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患者资料的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患者资料分析

组别

性别(男/女)

年龄(岁)

学历(小学/初中)

对照组

28/16

3-12

34/10

观察组

25/19

2-10

25/19

1.2方法

一方面,对照组的儿科患者并没有及时进行急救护理,但在入院后会加大儿童过敏反应的护理力度,医护人员会针对每位儿童的过敏反应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

另一方面,观察组的儿科患者会采取及时的急救护理方案,即刻停止正在注射的药物,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抢救过敏儿童,让病人自然两腿下垂,减少心脉回流,降低心脏负担。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正确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鼓励支持患者放松心情,帮助患者消除不适感,以此达到良好的急救护理效果。在实验分析过程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注射药物之后的血压、心排血量等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安全性[1]

1.3统计分析

依据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其中计数资料为n(%),选择x2方法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为(±s),选择t方法进行检验,如果P小于0.05 ,那么证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反应

在对照组患者急救和护理工作中,主要研究护理前和护理后一个月的血压和心排血量的对比结果,其中护理前患者血压控制在12.19±1.29,护理后一个月患者血压控制在12.96 ±1.04;护理前患者的心排血量控制在11.31±2.57,护理后一个月患者的心排血量控制在10.64±1.43。

在观察组患者急救和护理工作中,同样研究护理前和护理后一个月的血压和心排血量的对比结果,其中护理前患者血压控制在9.24±1.06,护理后一个月患者血压控制在13.10±1.54;护理前患者的心排血量控制在5.37±1.19,护理后一个月患者的心排血量控制在10.94±1.49。

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排血量并没有统计学意义,此时P>0.05 ,但在护理一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注射药物后的反应数据要高于对照组,此时P<0.05,这就证明急救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2.2安全性能

观察组在及时急救护理之后可以发现,患者出现口周发绀、呼吸困难、腹泻呕吐、全身痉挛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此时P<0.05,具体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能对比结果(%)

组别

数量

口周发绀

呼吸困难

腹泻呕吐

全身痉挛

对照组

44

23(52.27)

31(70.45)

33(75.00)

34(77.27)

观察组

44

18(40.91)

12(27.27)

24(45.45)

10(22.73)

x2

6.242

5.097

7.347

6.809

P

0.035

0.025

0.019

0.029

3.结论

一方面,急救方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遇到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那么要即刻停止使用中的药物,通知专业医师共同抢救,让患者平卧保暖,给氧呼吸和就地抢救。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比如说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在明确过敏程度之后,立刻为患者皮下注射0.5毫升到1毫升的0.1%盐酸肾上腺素。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半小时之后重复使用10毫克地塞米松,另一种方式是共同使用10毫克地塞米松和5%到10%的葡萄糖溶液

[2]

另一方面,临床护理。首先,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突然,患者及其家属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具体表现为紧张、恐惧、害怕等,尤其是在医护人员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时,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大心理指导训练力度,注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出现药物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析抢救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此确保他们可以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其次,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历史。将患者安全放在临床护理的首位,在病床单位挂上醒目标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不仅能争取抢救的最佳时机,还可以降低药物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最后,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用药反应、生命体征等,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眼光,快速发现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制定有效的急救措施,减轻患者的个人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3]。对于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而言,每隔5到10分钟,护理人员就要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治疗和护理效果,以此方便做出相应处理,详细记录病情动态数据,确保医护人员可以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尽快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袁玉梅,叶勇,王大力,等. 儿科患者抗菌药物过敏史或皮试阳性史对抗菌药物选用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5,24(4):247-249.

[2]张爱莲. 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 健康视物显大症野,2022(14):156-157.

[3]樊昘,陈艳萍,张继燕. 变应原免疫治疗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22,49(8):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