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杨俊,黄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湖北武汉430415

摘要:为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实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需构建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教师思政能力评价机制。本文从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建设有效的课程思政团队和平台、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以及完善教师思政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来讨论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促成“门门课程育人”的良好教育环境,并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途径培育德才兼备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药学;课程;人才培养;构建;评价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就是“课程思政”。我校的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应用、流通和研发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科技人才。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大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药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鉴于此,专业课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使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以下是笔者从课程思政目标确立、有效的课程思政团队和平台的建设、遴选课程思政素材并构建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完善这几个方面来阐述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

1.设定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的指导。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宏观目标是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政治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能从事药学领域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的药学人才[1]。课程思政的微观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南,以修订药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抓手,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思政建设导向。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法制观念、科学态度、奋斗精神、团队精神、医者仁心等思政要素与各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契合,以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来促进专业思政建设。现药学专业课程如《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中有思政教学目标,“BOPPPS”课程教学设计中有具体实施设计。

2.建设有效的课程思政团队和平台,遴选课程思政素材,构建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

为建设有效的课程思政团队和平台,我校医药学院组建了教学副院长领导下的由专业课程骨干教师组成的“药学课程思政”研究建设工作组。工作组的核心任务是督促组建《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并建设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支持和帮助全院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平台”整合和应用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教师有效实施“思政进课堂”、“人人讲思政”。为了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整合现教师们正在搜集和提炼底蕴丰厚的思政素材以构建药学专业思政案例库。现已建立了课程案例库的药学课程有《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以《临床药物治疗学》为例,在该课程教学中已开始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将爱国主义、医风医德理念、科学精神和法制教育等融入到课程。从而使未来将投身于临床和药学服务实践和研究的学生们:(1)具备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2)具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想;(3)具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4)具有“预防重于治疗”的“治未病”理念、“非必要不用药”的合理用药理念;(5)具备医药法规知识和意识,保证安全合理使用药品;(6)具有勇于探索和合作精神;从而能进行科学研究,促进人类健康。

  1. 提高全体药学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通过推广将政治教育嵌入专业教学的理念和“三全育人”思想引导广大教师们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使药学专业课教师群体能一手抓专业课教学、一手抓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平台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思政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并应激励专业课教师们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多进行沟通——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活动实施上的参与,有利于提高药学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做好“隐性思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同时与专业课教师的协作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支持,对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有很大的益处。

4.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不仅能规范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还可以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但是当前对于药学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没有系统的、专门的评价方法[2]。我们认为合理的评价体系的主体应包括学校教学督导、同行教师、学生和医药企业人员和学校行政部门。不同主体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教学督导的工作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督导重点应该是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视频、PPT等教学文件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可包括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思政教学组织能力[3]等;

(2)同行教师可对同专业教师的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开发能力、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重点在对育人效果进行主观反馈,即通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是否使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提升;是否有了更好的“综合素质”;是否更愿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4)医药企业人员着重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是否能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要方面做出评价;

(5)为督促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学校行政部门应该①建立师风师德考核机制;②指定课程思政管理人员、思政课教师对课堂上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同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考评挂钩。

结语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载体上融入理想信念、价值体系和专业素养的有效引导和培养。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位药学专业教师应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积极挖掘思政资源,探寻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并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推动下实施药学专业各课程的思政建设。教师们应该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关爱患者和尊重生命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药学人才。以此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和学校“三全育人”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文宝. 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督导工作的创新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22,40 (3): 20-22.

[2] 秦邦辉,扈芷晴,陈立娜,等.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388-393.

[3] 谭海林,王亮成,张治坤.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6:162-164.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22J12)

* 通讯作者:黄帅(1984-),男,湖北武汉,博士,副教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