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孙洪越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介入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以指导临床,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理论借鉴基础。方法:选取14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并比较两组预后护理效果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医患纠纷,护理操作等各项评估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现实意义显著,其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内科;效果探析

引言: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危险性高等特点,对人们身体健康存在严重不良影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故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风险,促进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本研究从护理角度出发探究了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血管患者护理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4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其中,观察组:男41例,女33例;患者年龄在50-75岁期间,均龄(55.13±2.02)岁。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在52-78岁之间,均龄(56.55±2.32)岁,两组患者以上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开展对比实验探究。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费干预,如,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并定时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同时予以健康宣教,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其实施方法如下:

(1)开展风险护理培训,使其掌握心内科常见、高发的风险事件,强化相关护理工作人员风险护理意识。在培训后对心内科专科护理技能进行培训与考核,确保每名护理人员掌握心内科的护理操作。同时定期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进行演练,定期查验急救药品是否充足。

(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护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与需求,进而及早发现并解决风险隐患,将护理风险事件尽可能扼杀在萌芽阶段。

(3)建立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由护理部领衔对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监

督,确保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遵守操作纲领、要求,对于不正确的操作及时纠正。

(4)对现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基于既往护理工作总结,心内科护理中存在如下风险影响因素:①基础性临床护理操作不规范;②心内科常用药品不够熟悉;③缺乏护理风险的预防意识;④不重视高发并发症的预防,如压疮、跌倒、坠床等;⑤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基于此,介入风险护理管理中,护理工作人员应充分重视临床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加快熟悉心内科常用药品,并在新药物引入后及时通过医师进行了解;形成积极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意识,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5)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长期保持较高的工作强度,易滋生精神压力,因而需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做好心理调节,以充沛的精神状态应对繁杂的护理工作。

2结果

2.1护理改善效果评估

   结果显示,介入风险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其中护患纠纷、风险事件、护理操作、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患纠纷、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操作、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护患纠纷(例,%)

风险事件(例,%)

护理操作(分)

护理质量(分)

观察组(n=74)

1(1.35)

1(1.35)

93.73±1.35

94.05±1.84

对照组(n=74)

5(6.76)

7(9.46)

86.24±1.75

85.33±1.71

t

3.127

6.717

12.377

11.787

P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满意度评估

结果显示,介入风险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2。

表2  护理满意评分比较

组别

病区管理

护理规范

护理态度

观察组(n=74)

94.13±2.18

95.24±2.07

96.26±1.64

对照组(n=74)

87.22±2.65

86.20±2.12

79.95±1.07

t

6.139

8.112

7.783

P

<0.05

<0.05

<0.05

3讨论

相较于其他科室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一定风险性,且风险事件突发性高。临床护理中需要及时有效干预,同时做出必要的预测评估,以防风险事件突发,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由此,心血管内科对护理提出了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护理要求。既往相关研究表明,护理质量与治疗及预后效果息息相关。由此,做好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医疗水平发展,近些年,护理风险管理出现,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通过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拟从根本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本次针对护理风险管理介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引入护理风险管理其可有效改善心内科护理工作效果。本实验从护理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护理操作以及护理质量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引入风险护理管理的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为引入风险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其认为行风管护理管理后,护理病区管理,护理规范性以及护士护理态度均较为满意。

本实验研究成果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心内科护理中介入风险护理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心内科护理风险因素不一,其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素养等。不良的护理风险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旨在通过具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的护理管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医护保障。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中,可积极引入风险护理管理。并在风险护理管理中,积极开展相关风险护理管理培训,提高护理工作着风险护理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规范性,最终达到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青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2021-07-16.

[2]黄碧珍,刘鹏,叶素媛.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用于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5):160-161.

[3]彭雄英.心内科患者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61-62.

[4]沈燕,杨春燕.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7):89-91.

[5]谢雪莲,罗艳,贺吉秋,黄淑萍,吴连修.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8):153.

作者简介:孙洪越1990.01-)籍贯:吉林省吉林市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