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

刘敏 ,陈树霞 ,李秋云

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1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住院感染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从本院儿科患儿中选取样本,总例数为100例,对所有选取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结果:在住院患儿中,患儿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感染率就越高;患儿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就会越高;其中应用三联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二联药物与一联药物患儿。结论:在儿科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抗菌药物方案、住院时间等,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医院感染属于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痛苦,同时也会对加大患者经济压力,对医院声誉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儿科患者,一旦出现医院感染的话,还有可能会造成医院纠纷。因此,预防医院感染变成了现代医院管理以及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本研究特对本院儿科住院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住院感染患儿,总例数为100。研究时间始于2019年12月,止于2021年12月。在100例患儿中,纳入男性43,纳入女性57,年龄限制为2-12岁,平均年龄057250值(6.2±1.1)岁。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儿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患儿及其家属也支持研究,所有患儿资料数据差异不影响研究科学性。

1.2方法

对所有被选取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患儿的基本信息、住院情况、治疗方案、年龄等资料进行统计,探究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杜绝医源性感染,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必须人人都熟悉不同季节的感染防控方式,对于各类护理人员而言都需要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与防控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儿科护理中起到实际性的作用。②加强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家属而言需要做好感染病学教育,并且嘱咐家属对生活器具与医疗器械的消毒,对家属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在入院后需要尽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正确引导患儿进行健康教育。③提高病房环境质量,加强病房通风管理,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在家属陪伴下加大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并且保证病房每天进行2次通风。

1.3观察指标

①不同年龄与感染率的关系、②住院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③抗菌药物方案与感染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与感染率的关系

研究得知,在住院患儿中,患儿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感染率就越高(P<0.05)。

表1不同年龄与感染率的关系(n%)

组别

感染例数(n)

感染率(%)

1-4岁

80

80.0

4-7岁

15

15.0

7-15岁

5

5.0

2.2住院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

研究得知,在住院患儿中,患儿的感染率与住院时间有关,患儿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就会越高(P<0.05)。

表2住院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n%)

组别

感染例数(n)

感染率(%)

1-7d

10

10.0

7-15d

30

30.0

15d以上

60

60.0

2.3抗菌药物方案与感染的关系

其中应用三联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二联药物与一联药物患儿(P<0.05)。

组别

感染例数(n)

感染率(%)

一联方案组

20

20.0

二联方案组

20

20.0

三联方案组

60

60.0

3讨论

3讨论

3.1儿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3.1.1人员流动量大

儿科病房患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常常多名家长陪护,探视人员比较多,导致病房当中人员流动大,环境嘈杂,空气质量差。患儿自身抵抗力低,不完善的免疫系统,非常容易受到病原菌影响,出现多种感染事故。根据标准,一名患儿最多有2-3个陪护人员,可是现实来说,家属并未完全依据这一点,是直接导致医院病房环境质量差的关键因素。

3.1.2通风及消毒不彻底

大部分儿科病房面积不大,床距离小,加上很少开窗通风,导致室内空气污秽,细菌数量非常多,高峰期,患儿数量显著增加,一般要增加床位,造成病房当中人员多,空气不流动,增加了消毒清理的困难程度,给儿科患儿带来了安全隐患。此外,根据标准,医院保洁需要定期的对病房消毒,更换患儿的床单被罩,但是因为培训力度不够,缺少监督机制,导致消毒工作不到位,容易出现卫生漏洞,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

3.1.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临床治疗工作当中,如果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但将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有影响,还会破坏患儿的正常菌群平衡,将免疫系统抵抗力降低,导致出现内源性感染,同时容易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困难程度。

3.2儿科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3.2.1加强环境管理

首先,要清楚的规定病房可以容纳的最多的探视人员数量,规定探视时间,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将病房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其次,将病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将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进行明确,便于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持续感染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接着,将增强对保洁人员的培训教育,保证掌握正确的消毒知识,可以根据标准进行清理,将卫生漏洞消除,降低环境的细菌数量,保证消毒的效果。最后,将对应的隔离制度进行完善,对体质非常脆弱或者病情特殊的患儿进行隔离,提供专门的休息区域,防止其他患儿家属影响。

3.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遵守好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当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这是基层医院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洗手是作为控制医院感染最为有效简单的方式,每一项操作前后都需要利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用品严格使用一次性,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3.2.3遵照临床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合理科学的选择抗菌药物,保证用药安全,建立儿科病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防止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充分将不同患者的体质进行考量,防止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出现,防止抗菌药物对患儿的重要脏器官带来影响。

在本研究中,研究得知,在住院患儿中,患儿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感染率就越高(P<0.05);患儿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就会越高(P<0.05);其中应用三联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二联药物与一联药物患儿(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抗菌药物方案、住院时间等,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叶荣,刘国强.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53-156.

[2]常大芸,刘学工,陈吉兰.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监测与控制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3):185+187.

[3]杨巧玲,于淑琴,轩杰.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07):679-680.

[4]汪淑珍,马育锋,林海燕.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3):86-87.

[5]姚林燕,石萍,董秀荣,李荡.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6):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