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与家长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与家长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

徐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与家长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22年6-12月收治的9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及输液意外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室;心理护理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为患儿提供输液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输液治疗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对于身体尚未完全发育的患儿若浅静脉穿刺存在较大难度,也可选择深静脉穿刺进行输液治疗[1]。另外,患儿缺乏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容易因内心的恐惧而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而多次穿刺不仅会使患儿的痛苦增加,同时也会影响家长的心态和情绪,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有必要对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及家长开展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地减轻心理因素对患儿的不良影响,确保输液治疗的顺利开展[2]。基于此,为进一步验证心理护理的效果,本文以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22年6-12月收治的90例患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年龄1-11岁,平均(5.94±1.08)岁;男女例数:25/20例;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0例,高中/中专及以下15例。对照组:年龄1-12岁,平均(6.12±1.19)岁;男女例数:27/18例;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2例,高中/中专及以下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儿输液治疗期间加强巡视,告知家长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儿外在表现,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处理。

研究组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及家长时,态度要亲切热情,始终面带微笑,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家长提出的有关疾病与输液治疗的疑问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耐心解释,输液治疗前就穿刺部位和方法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其过度疑虑和担忧。在与患儿交流时,语气要柔和亲切,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获得患儿的好感与信任,从而提高其配合度。调节室内温湿度及光线强度,提高患儿舒适感,同时可将输液室划分为等待区、治疗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并在不同区域放置一些小玩具,播放卡通动画,吸引患儿注意力,从而减轻不良环境因素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静脉穿刺成功后,向家长说明相关注意事项,并与患儿简单交流,给予其安慰和鼓励。

1.3观察指标

①患儿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SDS评分分别≥50分、≥53分提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②输液治疗情况:观察统计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意外事件发生例数及医患纠纷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1

62.26±4.65

45.05±4.83

60.11±4.76

47.90±5.27

对照组

31

61.98±4.71

48.21±4.96

58.97±5.10

50.67±5.81

t

0.284

3.062

1.096

2.369

P

0.777

0.003

0.276

0.020

2.2两组输液治疗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输液治疗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一次穿刺成功率

意外事件发生率

医患纠纷发生率

研究组

45

44(97.78)

2(4.44)

0(0.00)

对照组

45

37(82.22)

9(20.00)

6(13.33)

χ2

4.444

5.075

4.464

P

0.035

0.024

0.035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患者群体,由于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导致其面对静脉穿刺时容易因恐惧而不愿配合治疗,从而使静脉穿刺难度增加,降低一次穿刺成功率,引起家长不满[3]。因此,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符合患儿及家长心理特点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以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保障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在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同时输液相关意外事件及医患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说明应用心理护理对患儿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及对输液治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是,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增进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缓解患儿的恐惧感与家长的疑虑和担忧,增强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争取患儿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从而为静脉穿刺输液治疗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及医患纠纷的发生

[4-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患儿心理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雁,王保侠.基于人文关怀儿科护理对门诊患儿输液疼痛、家属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7):171-173.

[2]刘娟,刘辉.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914-915.

[3]梁建丽,张洁静,张笑笑.风险控制干预措施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2333-2335.

[4]赵旺兰.综合化护理干预方案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规范应用及效果评价[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36(2):161-163.

[5]王雪宁,李秀珍,许甜.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0,21(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