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王会杰1,田晓2

北京卫戍区丰台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 门诊部,北京100161;2.北京卫戍区丰台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 门诊部,北京 100071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干休所门诊部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诊的84例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包括焦虑情绪变化、遵医行为。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提高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护理效果,减轻焦虑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值得宣传。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焦虑症;心理护理;作用效果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损害居民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危及生命。近些年,我国人口社会老龄化的急剧加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给老年群体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加重家庭、社会负担。老年糖尿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因遵医行为差、服药种类多、对疾病认知不足等影响,使其伴有严重焦虑症,加重病情程度,增加并发症风险[1]。因此,强调了护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改善患者心理、社会等因素给其病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为例,探究心理护理对其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标准:(1)符合《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2],且合并焦虑症;(2)认知正常,依从性良好;(3)年龄≥60岁;(4)知晓研究,并主动参与。

排除标准:(1)心理疾患、认知障碍;(2)合并占位性病变、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3)研究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本研究对象为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选自干休所门诊部2020年2月~2022年2月,纳入84例,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区间60~82(75.41±4.23)岁;糖尿病病程5~18(10.37±2.15)年,合并症为20例高血压、14例冠心病、8例其他。观察组42例,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62~82(76.13±5.07)岁,糖尿病病程6~17(11.21±3.01)年,合并症为19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10例其他。经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合并症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询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机体状况、既往病史等),按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并监测患者用药情况,重点测量记录血糖变化,针对异常问题,进行对症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生活护理、运动指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如下:①组织学习活动,让护士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社会关系学知识、沟通技能等,增强自身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提高业务能力;结合疾病特点、老年患者需求等,制定护理计划。(2)护理内容,①与患者主动交谈,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如对疾病认知程度有限者,通过面对面聊天方式介绍疾病知识,包括表现、原因、可能出现的临床转归、坚持合理用药及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等,保持语言通俗易懂,语调低、语速慢,充分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较全面者,让其自行查看手机,搜索与疾病方面有关的资料,并耐心解答其提出的疑问;②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心理需求等差异,灵活运用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如使用敬称“先生、女士、同志”等,并对于胆小者,在保持适当距离基础上碰触其肩膀,使患者放松身心,必要情况下播放背景音乐,如音乐故事,控制为45~60分贝,或是为换着播放自然界虫叫鸟鸣等,控制为25~45分贝,建立良好关系,安慰、鼓励患者;不合作者,则让治疗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激发其勇敢潜力,主动配合治疗;③家庭支持,与患者家属主动交谈,让其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着想,告知家属与患者疾病有关情况,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介绍疾病知识,使之督促患者规范用药、坚持锻炼等,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的关心、温暖,满足情感需求,重新树立新的人生观,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另外统计患者护理后的遵医行为。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变化,SAS评分标准差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越重。再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表》为工具,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状况,总分100分,分为完全遵医(100~80分)、部分遵医(79~60分)、未遵医(<60分),遵医行为= 完全遵医率+部分遵医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差异行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s)”,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两组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焦虑情绪变化的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55.43±4.13分,对照组SAS评分56.11±5.09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48.67±1.17分,对照组SAS评分50.10±1.89分,。可见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

2.2两组糖尿病焦虑症患者有遵医行为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95.24%(40/42),较对照组80.95%(34/42)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实践发现,老年糖尿病焦虑症患者因强烈抵触心理、担忧药物副作用等影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情绪激动,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而部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使患者护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思想负担[3]。所以,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心理因素在健康、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说明心理护理可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动员家庭支持系统作用,可使患者体会到来自及家庭的支持、鼓励,增强患者勇敢战胜疾病的勇气,配合治疗。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高,表示心理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原因为心理护理可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差异,采取相应的干预处理,如内向者,加强沟通,转移注意力;不配合者,给他一个榜样的效应,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焦虑症中的效果较理想,利于维持患者稳定情绪,使其配合采取健康行为,以获取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

考文献

[1]冯晓阳,李菁,宋艳娜.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219-220.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内分泌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2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9):810-818.

[3]陈珊珊,周静.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4820-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