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

聂兰

乐山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在当前临床上,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医学领域对于呼吸衰竭的认知更加深刻,且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护理工作的新进展。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护理;新进展

气道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更是抢救和监护危重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受到了众多护理人员的共同关注。近些年来,医学对此开展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特别是气道管理方法中的吸痰管理与气囊管理,本文针对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和问题进行论述。

一、呼吸机与患者连接

(一)气管插管的护理

与患者连接的气管插管,可以选用经口式或经鼻式。气管插管患者将头稍微向后仰,缓解插管给咽后壁造成的压迫,在1~2个小时内反复转动头部,以此来变换导管压迫点。气管插管需要固定好,防止导管随着呼吸上下滑动,给气管黏膜造成损伤,亦或在挪动患者和呼吸机时,导管脱出或一侧支气管滑出。合理选择牙垫,防止患者咬扁导管[1]。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气管插管的刻度,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有变化,并保证班班交接。气管插管要与呼吸机相接,定时检查气管导管的深度,了解患者双肺的呼吸音情况。

(二)气管切开的护理

首先是气管套管的固定。为了避免气管套管脱落,需要使用砂带将患者的颈部固定住,当前新型气管套管固定带在临床上实现了广泛地应用,新型固定带具有良好的弹性,且质地柔软,用来固定更加稳定和牢固,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颈部皮肤损伤。其次,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证清洁和干燥,每日都要更换气管管垫,避免切口感染[2]。在传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大多使用自行剪裁纱布的方式保护切口,当前一次性医疗卫生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气管套管垫的功能更加多样。标准的气管套管垫,不管是尺寸大小,还是薄厚都比较适中,适合应用于不同直径,不同规格的气管套中。药物气管套管垫能够有效抵抗感染,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手术切口,强化气管套管垫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最后,内套管的消毒方法。现阶段,气管套管的主要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硅胶、聚乙烯等,需要结合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医学专家指出,最佳消毒方法就是应用同种型号的多内套管高压蒸汽灭菌法。比如,当前临床上应用的一次性聚乙烯气管套管,由于这种套管无法承受高热,因此不能采用高压消毒法,一般可以每6~8个小时进行煮沸消毒一次。还有专家指出,应用戊二醛浸泡五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要比开水煮沸的方式,消毒效果更好,且能够缩短消毒时间。

二、气囊的管理

(一)气囊类型

根据气囊内压的大小进行区分,气囊可以分为低容积高压气囊、高容积低压气囊与等压气囊。根据实验研究发现,低容高压气囊与高容低压气囊在气管壁上呈现出的压力具有较大的差异,低容量气囊的压力非常高,通常能够达到100mmHg=0.133kPa,高容量气囊将压力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大约为10~30mmHg,但是,如果气囊出现过度膨胀反应,压力就会大幅度升高,使用橡胶材料制作的大多为低容积高压气囊。现阶段,临床上大多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作的高容积低压气囊,气囊充满气体后会呈现出圆柱形,与气管壁的接触面积会明显扩大,对气管壁的压力也会减小。待压气囊的囊内压力与大气压相等时,气囊口就会自动打开,随着外界大气压力而自动充盈起来,并且可以按照导管和气管壁的间隙自动调节气囊的充盈度,因此,它不会给气管壁造成明显的压迫与损伤。但是因为经济原因,当前这种气囊在临床上还没有实现广泛地应用。

(二)气囊充气

气囊充气能够在套管和气管壁之间形成封闭反应,能够保持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的顺畅,避免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反流物流进气道。但是气囊充气后会给气管壁造成一定的压迫,导致损伤,出现炎症、肉芽或软骨坏死。研究报告显示,由气囊引发的外压能够阻断毛细血管的血流,气囊压力需要控制在30mmHg以内才能拥有顺畅的血流[3]。理想的气囊压力是有效封闭气囊和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一般被称之为最小封闭压力,与之相对应的容积是最小封闭容积。当最小封闭容积被确定后,气囊容积通常无需做出调整,但是如果气囊漏气或呼吸末正反应明显的情况下,需要再次确定最小封闭容积。医学研究者推荐一种最小漏气技术,就是气囊充气到不与气管黏膜贴紧的程度,让每一次的机械通气吸气达到最高峰时,都会产生少量气体从气囊周围逸出。

(三)气囊放气

传统临床上为了避免气囊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器官黏膜溃疡坏死,会定时给气囊放一次气,平均每3~4小时放气一次,中间间隔5~10分钟,气囊内注入空气3~5毫升。有新观点显示,如果没有出现指征,一般是无需放气的。气囊放气的理论依据是:气囊放气一小时后,气囊压迫区域的黏膜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无法恢复;气囊放气会减少肺泡充气量,一般病情危重患者是无法承受的。虽然无需进行常规性地放气或充气,但是非常规性的放气和充气过程中调节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人工气道的管理

(一)吸痰护理

首先要确定好吸痰的时间,传统临床上一般每隔两个小时吸痰一次,而现阶段吸痰时间要依据患者的病情确定,如果患者出现了咳嗽有痰、痰鸣音和气道压力上升等症状可以吸痰。当患者改变体位、雾化治疗或进行套管护理时,需要调节好呼吸机的参数,然后后续观察患者是否需要再次吸痰,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痰液性质判断再次吸痰的时间,应用非定时的适时吸痰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吸痰造成的并发症。其次采用合适的吸痰方法[4]。在吸痰开始前要向患者详细地讲解吸痰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吸痰需要保持动作轻柔和迅速,一边旋转一边吸痰。在吸引气管分泌物时,要让患者用力咳嗽,便于吸出,每次的吸痰时间要控制在15秒内,吸引负压不能超过200mmHg。在吸痰之前先进行一次雾化吸入,吸痰效果会更好。

(二)人工气道湿化管理

建立人工气道能够让上呼吸道失去加湿和湿化功能。如果吸入的气体湿化不足,粘稠痰液容易积聚在支气管内,阻碍正常的通气,影响氧疗效果。与此同时,这种情况下还会导致吸入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够均匀,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衡,进而造成缺氧症状更加严重。为了使呼吸道粘膜纤维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呼吸道内需要恒温、恒湿。大多数定容型呼吸机上都装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在使用时要将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调整到适宜温度,使湿化器加湿后产生蒸汽,与吸入空气混合,给气道加温和加湿,减少干燥或寒冷的气体给患者呼吸道粘膜造成的刺激。

结束语:

综上,机械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利于缓解呼吸衰症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未来相关专家需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旨在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械通气的应用水平,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葛林林,高宇,李聪慧,刘莹,王庆芳. 气道管理小组对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J]. 癌症进展,2022,20(9):938-941+945.

[2]洪琼花,付亚,黎霞,郑淑雯,张喆琼. 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1):61-64.

[3]姚琳. 无创机械通气对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61-64.

[4]杨诗秀. 气道管理小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