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防治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 2

益生菌防治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冯腾,刘彦君,秦娅洁,李亚平,温绍平

招远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山东烟台 265400

[目的]观察益生菌防治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治疗组需口服益生菌治疗8周。复查肠镜,对比两组息肉数量,HE染色对比两组息肉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对比两组Bcl-2变化。[结果]复查肠镜治疗组再发息肉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治疗组病理分型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益生菌能延缓结肠息肉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生菌; 结肠息肉; 防治

益生菌是指一类通过改善肠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人们对于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健康促进作用已达成共识,近年来,益生菌拮抗消化系统肿瘤的作用也被大量报道[1]。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结肠癌出现之前,常经过一段较长的癌前演变期,1974年,Morson提出大肠腺瘤-大肠癌序贯学说,认为大部分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转变而来。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支持该学说[2]。发现息肉,即使切除了息肉,也有复发的可能。

一、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

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53例及治疗组55例。其

中,男70例,女39例,男女比值:1.79:1。年龄40~69岁,平均53岁。

入选标准:(1)肠镜诊断结直肠息肉患者;(2)肠道准备良好,不影响结肠黏膜观察;(3)肠镜到达回盲部;(4)年龄40-65岁。排除标准:(1)有结肠手术史;(2)肠道准备不良,影响观察;(3)肠镜未达回盲部;(4)年龄<40岁或>65岁。

1.2方法

对照组无特殊处理,1年左右复查肠镜观察记录息肉的数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病理分级参照国际分级标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益生菌治疗8周。

1.3标本处理

全部标本采用10%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检验及PV法免疫组化染色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染色步骤参照说明书进行。试剂来源: Bcl-2兔抗人多克隆抗体、PV工作液试剂盒均为Santa Cruz 产品。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4疗效结果判断

观察两组息肉再发数量,HE染色对比两组息肉病理分型。Bcl-2结果判定参照caide等方法[3]:Bcl-2以阳性细胞密度最高的区域计数1000个上皮细胞,设定阳性细胞≤5%为阴性,阳性细胞>5%为阳性。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软件包,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病理分型好转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各组息肉再发情况评价

复查肠镜对照组息肉再发数量为12.36±14.34,治疗组息肉再发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为2.29±5.19。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组息肉常规病理情况评价

常规HE染色发现,对照组病理分型多为管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好转率为15.09%。治疗组病理分型多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好转率为27.27%。治疗组病理分型较对照组改善(P<0.05)。见图1

2.3各组Bcl-2表达情况评价。

图1 对照组、治疗组结肠息肉HE染色情况

对照组肠息肉HE染色:绒毛管状腺瘤         治疗组肠息肉HE染色:管状腺瘤

免疫组化染色发现,Bcl-2在腺瘤中表达高,炎性息肉表达低。对照组Bcl-2阳性率为64%。治疗组Bcl-2阳性率为4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对照组、治疗组结肠息肉Bcl-2免疫组化染色情况

bcl2管状腺瘤   bcl管状腺瘤2

对照组绒毛管状腺瘤Bcl-2表达阳性         治疗组管状腺瘤息肉Bcl-2表达阴性

三、讨论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核心部分是肠道菌群,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肠道菌群与宿主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对肠道功能的调节和稳态维持起重要作用[4]。益生菌是能够与宿主共存,且能够产生促进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效应物质的活性微生物。消化系是益生菌寄居的主要场所,是益生菌和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结合点,也为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带来新的契机。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亲脂性膜蛋白[5]。通过阻断细胞凋亡的公共信号传递通路,达到抑制或阻断多种细胞和细胞系的细胞凋亡过程。虽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速率和分裂率,但作用于细胞使之长期存活,从而呈现明显的生长优势,增加肿瘤的发生机会。研究证实益生菌既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抗炎作用以及代谢转化与解毒来预防癌症的发生,也可以直接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抑制癌症发生及进展。对结肠息肉患者,口服益生菌能延缓结肠息肉复发,在肠道癌症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生,张明鑫. 益生菌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6):569-543.

[2]刘揆亮,范慧娟,吴静,等. 结直肠腺瘤-腺癌发展序列中差异表达miRNAs的筛选及初级验证【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6,36(6):794-798.

[3]Caide Lu, Dano CA, Nobuhiko T. Express of a novel antiapoptosis gene, Survivin, correlated with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p53 accumulation in gastric carcinoma [J]. Cancer Res, 1998,58(9):1808-1812.

[4]门昌君,张国梁,王飒.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疾病相关性研究现状【J】. 继续医学教育,2020,第003期.

[5]Reed Jc. Bcl-2 and the regulat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J]. J Cell bio1,1994, 124:1-6.

招远市人民医院2021年院内课题:益生菌防治结肠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