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的康复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的康复疗效观察

于海良, 韩鹏,王超

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  125100

【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4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将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纳入常规组,20例接受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纳入结合组。对比两组疼痛情况及颈椎功能。结果结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更低,P<0.05;结合组踝关节活动角度及CAIT评分较常规组更高,P<0.05。结论 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有效提高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关键词】平衡训练;肌内效布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随着全民运动的普及以及运动方式的发展,在人体大多数落地运动中,踝关节最先触及地面,承受来自地面的最大冲击力,踝关节扭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20%运动损伤均与踝关节有关,踝关节扭伤后会出现踝部疼痛、乏力、不稳和失控等短期或长期后遗症状,发展成为功能性慢性踝关节不稳定[1]。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引发的踝周肌群肌力、本体感觉、平衡能力及运动控制能力的下降,手术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存在本体感觉缺失、周围肌群力量缺失、平衡觉减退,步态协调性丧失等情况发生[2]。本文将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的康复疗效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4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20常规康复治疗纳入常规组,20例肌内效布贴+平衡训练纳入结合组。常规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9-49岁,平均(34.31±2.31)岁。结合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33±2.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两组均行关节镜下锚钉解剖修复手术。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①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等,单、双侧提踵以及小腿肌群力量练习等,15min/d。②肌力训练,渐进抗阻力量训练,踝关节活动的方向行抗阻训练,维持肌肉持续收缩10s后放松10s,30min/d。

结合组给予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1)肌内效布贴:将贴扎处的毛发刮除,保持肌肤清洁与干爽,取直腿坐位,将小腿抬高,踝关节维持背屈、足外翻,内踝上方100%拉力贴至锚端,途径足底贴至外踝;跟骨内侧开展贴扎,以先横向再纵向顺序进行,将“I”形贴至跟骨外侧,途径足底50%拉力至足背;摩擦肌内效布贴激活黏合剂。(2)平衡训练:平衡垫上单腿静态站立,在主体平衡感觉中进行自主控制,各个方向稳定极限训练,患者维持平衡,20min/次;站立于椅子后方,手扶椅背,将1kg哑铃固定于脚踝部,腿部往后甚至并缓慢抬高,膝盖、背部保持直立,放开椅背,单腿直立可适当弯曲膝盖,维持2s,双腿循环进行;单腿平衡垫前、后跳跃,每次跳跃落地后保持10 s稳定姿势;有手支撑下到无手支撑,由双腿负重训练到单腿负重训练,由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1.3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情况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踝关节活动度:采用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CAIT)评估患者的踝关节情况,包括背伸、趾屈、内翻、外翻,分值越高表示患侧踝关节稳定性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х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疼痛情况对比

护理后结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更低,P<0.05。见表1。

1组间疼痛情况对比分,±s

组别

VAS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n=20)

5.88±1.86

4.02±1.38

结合组(n=20)

5.83±1.88

2.95±1.04

t

0.085

2.769

P

0.933

0.009

2.2组间踝关节活动度及CAIT评分对比

结合组踝关节活动角度及CAIT评分较常规组更高,P<0.05。见表2。

2组间踝关节活动度及CAIT评分对比

组别

背伸(°)

趾屈(°)

内翻(°)

外翻(°)

CAIT评分(分)

常规组(n=20)

14.33±3.03

20.51±3.21

15.62±2.59

16.45±2.16

22.38±2.16

结合组(n=20)

17.21±1.61

29.12±3.45

18.87±3.04

20.84±1.38

27.45±1.39

t

3.754

8.171

3.639

7.659

8.827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踝关节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分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和功能性踝关节不稳,70%踝关节扭伤患者会持续复发,与韧带损伤、关节肌力不足、肌肉反应延迟、踝关节本体感觉减弱等因素相关,60%患者由于机械性感受器、神经肌肉反馈系统信息传递功能受损,持续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关节镜下锚钉解剖修复手术可以较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

肌内效布贴产生不同方向的拉力,固定保护作用的同时,不妨碍关节活动,将贴布顺着肌肉走向贴,能经由缓解不正常的肌肉张力来稳定关节,肌内效布贴借助其黏弹性质与力学方向,对皮肤、皮下组织产生刺激,贴布牵拉皮肤走向,影响皮下筋膜组织流向,筋膜系统能够有足够的通透性与流通,减轻疼痛、消肿、加强本体感觉,患者在稳定平面上进行单足、动态平衡训练,避免跟腱关节囊挛缩,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为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奠定基础,加强踝关节稳定性。本文结果表明,护理后结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更低,结合组踝关节活动角度及CAIT评分较常规组更高。

综上所述,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有效提高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郑雨中,郑臣校,黄志全,等.肌内效布贴结合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的康复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22,43(3):371-375.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足踝专家委员会,等.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10):747-753.

[3]郁冰,刘欣,卢占斌.贴扎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3):3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