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眼科手术护理配合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探讨眼科手术护理配合的方法

庞哲华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科手术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80人,均在我院行眼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40人、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眼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有效性,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科手术;并发症;护理干预

    眼科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常见的眼部疾病有白内障、青光眼等,且需要手术治疗,确保患者恢复视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受外界因素影响,极其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受到二次伤害[1]。因此,搭配合理的手术室护理尤为重要,故本次研究选取80例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治疗的眼部疾病患者,并探讨其手术护理配合的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80人,均在我院行眼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每组4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男20例,女20例,年龄25-78、平均值(岁):(44.65±5.32),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9、平均值(岁):(45.33±4.28),对比两组资料可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眼科手术室护理,主要方法为:①术前护理干预:术前了解患者过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辅助病患做好术前体检,检查全程陪伴,增强其安全感,关注其心理健康,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情绪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担忧与焦虑,明确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鼓励积极治疗,建立自信心,缓解负面情绪[2]。并向病患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治疗流程、手术室环境、手术主治医生及手术注意事项,提高对手术的了解度,促使病患积极配合手术治疗。②术中配合:眼科手术术野相对较小,且需要较高的精确度,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手术环节物品的需求及供应,按照对应的顺序摆放器械及物品,确保器械台物品齐全。护理人员应时刻坚守岗位,并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显微镜调整、止血、加强表麻及用药需求[3]。术中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帮助术者进行调整。同时加强术中无菌管理,监督术中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如出现差错要及时予以补救措施;③仪器及器械管理:显微镜对眼科手术起到事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须确保显微镜为功能完好的备用状态,使用后,对手柄进行清洁,高压灭菌备用。严格按照显微镜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使用完毕后,将镜头套套,放到合适的位置,禁止触碰。手术器械使用后,分别对显微器械、宏观器械进行处理,要轻拿轻放,用柔软的棉布进行擦拭,尽量减小触摸,清洁后进行合理存放[4]。③术后护理:术毕,复苏期间,麻醉清醒前做好呼吸道管理,患者清醒后,绷带包扎手术眼,观察手术眼部是否有敷料渗血的情况,及时处理。还要固定好敷料,防止位移,告知患者不要揉眼睛,不要拉扯敷料。患者清醒后与麻醉医师送反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要关注患者的反馈,如是否有呕吐情况,还要在术后遮盖眼睛,减少光线刺激,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正常的光线亮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为出血、感染、切口化脓,再统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调研中所有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23.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数数据运用(x±s,%)代替,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若两组比照结果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1.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出血

感染

切口化脓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

1

0

5%

对照组

40

2

2

1

12.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40

32

7

1

97.5%

对照组

40

21

11

8

80%

  1. 讨论

眼科疾病种类相对较多,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发展患者将会有失明的风险。临床常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且手术室护理是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对手术的治疗效果、患者身体的恢复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大,术后极易出现剧烈的疼痛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且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性导致对手术和疾病的认知较为缺乏,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5-6]。通过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加深病患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介绍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提升其治疗配合度,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视力。

综上所述,对行眼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有效性,并由此获取患者高度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媛媛,吴利,陈景霞.基于KANO模型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22,19(23):109-113.

[2]施林燕,张晓锋,徐美琴,熊亚云.心理护理干预对行眼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 2021,16(23):190-192.

[3]刘菲菲,张晋美.合理信念替代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心理月刊. 2021,16(02):109-110.

[4]胡馨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小儿眼科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8(22):119.

[5]杜莹燕,冯伶俐,孙巧红,曾凤美.三级质控流程在优化眼科手术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9(06):80-81.

[6]张润红,梁雪英,叶彩顺,陈俊华.心理护理在眼科手术护理的应用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研究[J].智慧健康. 2022,8(20):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