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研究

韩亚丽

370902198811210645

摘要:在建筑领域中,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把握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建筑结构如果不合理将会影响到整体建筑的效果达成,尤其是防震和减震工作一定要做好,提高防震减震的重视程度,使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在开展建筑工作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减震措施能够不断的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让其作用和效能得到发挥。只有不断的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并且满足实际上的建设要求,才能够让建筑行业得到良性循环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和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研究

引文:我国虽然不属于地震大国,但是也经常会遇到不同等级的地震现象,有些类型的地震会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大型地震还会对经济增长和人口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发人员安全事故。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防护,做好隔震减震工作。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可以运用的材料范围越来越大,各种新兴科技和新兴建材不断的涌现出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居住安全要求,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减震隔震方法,提高减震隔震的整体水平,降低由于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使人们的居住安全性得到提升。本文围绕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展开论述,希望为有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问题

(一)墙体和防震缝的设计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规划墙体和做好墙体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到科学的设置墙体的位置和墙体的厚度,并且要对二者进行结合展开综合处理[1]。使用防震缝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等级和抗震能力,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实际需求考虑其长度和宽度,相互综合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地震灾害属于偶发性的自然事故,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观察,在普通区域防震缝设置的相对较少,分布也不密集,但是在地壳运动或板块运动较为频繁的地区经常设置建筑物防震缝,如果建筑物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会导致建筑物水平方向发生位移,因此在设计抗震缝的长度和宽度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和盲点,这也就意味着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完善和疏漏的地方。

(二)建筑走向影响抗震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我们分析其原理就会发现引发地震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地壳和板块的运动[2]。有关工作者和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细致的分析地质相关结构,同时要发现地震的方向和走势会对房屋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这种走向和趋势指的是房屋在遭受地震的过程中往哪个方向震动,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要合理的选择地址,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和水文情况,综合考虑往期地震发展的方向,最好是让建筑物的走向和地震的方向呈现相互垂直,防止建筑物和地震方向之间相互平行。如果建筑物的走向和地震的走向处在平行的状态,那么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物会大概率发生倒塌事故,但如果二者保持垂直角的话,就能够防止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一)做好抗震策略的设计

首先要合理的使用特殊建材建筑物,直接和地震灾害相互接触的部位就是地基,因此地基是地震波的主要受害者,所以必须要做好抗震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隔震抗震策略,把地基经过有效处理,铺设垫层,降低地震波可能会对建筑物地基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使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和安全性能有所上升。在制作垫层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粘土和沙子,这也是人们最常使用的隔震材料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沥青也加入其中,相互拌匀取得更好的防震效果,在今后的抗震隔震工作中能够展现出更大的优势。其次要做好基础隔震工作,这种方式是在基础的隔震层上对建筑做好合理设计,划分好建筑区间。隔震层的位置处在不同的状态中,采用基础的抗震方法能够使地震波的频率和传递速度降低,这也是当前最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在展开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和问题,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低层建筑或多层建筑,但是不太适合用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之中,会导致建筑物的自振周期被延长,也会使建筑物的自身重量被增加。

当前较为常用的方式有摩擦滑移隔震方法和滚轴滑移隔震方法,在选择抗震方式的时候需要根据建筑物所属的位置和实际参数加以筛选[3]。除此之外,需要做好相关抗震策略和维护工作,在建筑结构的相关形式策略中,要做好制作的设置和抗震结构的连接,当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不断的涌现出来,在具体设计时需要做好防震动的设计管理好水平隔离缝,尤其是在设置电梯和楼梯的时候隔震设计非常关键。当然对建筑抗震结构的影响因素还要考虑到配线和配管等不同的细节方面,需要做好防震设计的维护和强化工作,在能够保证基础防震层和防震结构的前提之上充分发挥出不同配件的防震作用。有关工作者和工作队伍需要不断地明确管理责任,做好必要的说明,同时要对隔震支座的性能做好完善和维护保养。有关工作者需要在建筑物楼梯出口处安装警示标志,做好维护说明。

(二)优化建筑物的体型设计

对建筑物构造的体型设计主要包括平面和立面两种不同的形状,在地震之后建筑物会受到明显的破坏,如果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表现出不规则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隆起或凹陷,那么这一部分就容易在地震波的影响之下遭受损坏或坍塌,但如果建筑物的形状较为平缓单一,有些建筑物设计规律较为规则,那么就不容易遭受地震波的影响,甚至如果在地震波和地震等级较小的情况下不会遭受任何的破坏。因此在建筑物体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设计成简洁流畅的体型,比如可以采用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展开设计,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不规则突出部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防止建筑物由于结构不均衡导致建筑结构的损坏比如侧翼过长,因此在建筑物的体型设计和选择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美观性还要满足安全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隔震减震相关工作需要讲求方法,选择合适的防震减震技术,提高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等级。

参考文献:

[1]沈晓龙.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2,20(12):91-93.

[2]曹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8):33-34.

[3]杨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