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对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不同体位对患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刘亚妹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儿内科 广东清远 5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患儿桡动脉采血中采取不同体位对临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住院期间需进行桡动脉血采集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桡动脉采血过程中使用家属抱坐位穿刺,观察组采取平卧位穿刺,并对比两组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及采血后哭闹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儿群体在桡动脉采血过程中采取平卧位穿刺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送检标本合格率,显著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效率。

【关键词】不同体位;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影响

血象检验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的重要参考指导价值[1]。桡动脉采血是临床常见并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有创性操作,因受患儿群体年龄小、血管细、搏动不明显、易产生哭闹躁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给桡动脉采血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影响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等,增加患儿痛苦,从而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造成护患纠纷[2]。目前,针对患儿群体的挠动脉采血具体操作要求尚未形成一致标准,但相关研究表明,临床中护士的采血操作方式和过程将直接影响采血成功率及穿刺后的标本合格率等,不同体位的选择对穿刺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3]。为进一步提高患儿群体桡动脉采血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本研究将探讨分析在患儿桡动脉采血中采取不同体位对临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并展开具体阐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住院期间需进行桡动脉血采集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0-2(1.29±0.64)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28例,女12,年龄0-2(1.34±0.98)岁。所有参与本次关于在患儿桡动脉采血过程中使用不同体位对临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影响研究的患儿监护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悉配合。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需进行动脉采血患儿;②Allen试验阴性者;③无其它介入性治疗或操作;④无皮肤溃烂或感染性疾病;⑤临床病史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取平卧位穿刺。除穿刺时体位选择不同外,其余物品准备、穿刺部位、穿刺方式、操作流程均与对照组一致。桡动脉采血穿刺时,指导患儿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伸直,上肢外展,掌心向上,此体位下患儿更为舒适,解剖部位也得到了充分暴露。家属俯身在患儿上身,家属一手掌按压患儿肩部同时手前臂压住夹紧患儿上肢,另一只手抓住患儿穿刺肢体的肘部。家属在固定患儿的同时可目视患儿,安抚患儿。而对于月龄较小的,家属只需用站在患儿身侧一只手抓住患儿肘部。另一只手可以抚摸患儿,减少患儿哭闹。患儿穿刺侧手外展,掌心向上。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腕部四手拖住患儿手背,拇指扣住患儿大小鱼根部绷紧皮肤。操作者用右手食指触摸桡动脉的位置在桡侧横肌搏动最明显的位置上2cm做记号,指尖稍向下按压。然后常规消毒后,左手尾指勾住预先备好的小儿头皮针接10亳升注射器勾住小儿头发导管。右手示指拇指持小儿头皮针针柄在预先判断的横肌动脉位置以15-20度角缓慢进针,如准确进入动脉有回弹的感觉,同时可看到鲜红色血液回入小儿头皮针柄的乳头处往导管流出。穿刺成功右手即可回抽10亳升注射器抽取需要的标本量后拔针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穿刺时患儿家属可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对患儿情绪进安抚。后续穿刺流程同对照组。

1.2.2对照组患儿采取家属抱坐位穿刺。

1.3观察指标

1.3.1一次性穿刺成功标准:一针刺入桡动脉并抽取所需求量桡动脉血为穿刺成功,一针未见血或标本量不足判定为失败。标本合格率:因发生溶血、凝血等原因被检验科退回,或经检验采集血为静脉血均判定为标本不合格。

1.3.2统计记录两组患儿的采血全过程所需时间及采血后从哭闹到恢复所需的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一次性采血成功

标本合格

对照组

40

34(85.00)

32(80.00)

观察组

40

39(97.50)

38(95.00)

χ2

3.914

4.114

p

0.048

0.043

2.1采血时长、哭闹时长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采血所需时间及采血后哭闹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采血时长及哭闹时长对比(x±s,min)

组别

例数

采血时长

哭闹时长

对照组

40

4.17±1.02

11.84±3.41

观察组

40

2.67±0.86

8.67±2.69

t

7.111

4.616

p

0.001

0.001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在采血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穿刺体位,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本研究观察了在患儿动脉采血中采取不同体位对临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并展开具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平卧位的观察组患儿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采取家属抱坐位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及采血后哭闹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采血过程中采取平卧位可以更好地固定患儿活动,避免剧烈的哭闹挣扎造成针头滑动,家属抱坐位无法完全固定患儿身体躯干及四肢,由于家属与患儿的姿态动脉暴露不充分,患儿因活动挣扎影响针头移位与血管滑动,不便于穿刺顺利开展。将患儿抱在怀中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但是往往因为家属用力拥抱造成无法分散对穿刺的注意力,平卧位时患儿可以与家属目光对视更能缓解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加之患儿平卧位时能更好识别动脉位置,且动脉位置更好固定,可减少患儿的痛苦,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席秀琴,耿浩然. 四分之一定位联合触摸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及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1,35(4):737-739.

【2】曲斌,张琳琪,李广玉,等. 儿童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现况调查[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3):347-351.

【3】史笑,岳朝丽,潘志娟,等. 改良指尖定位引导血管穿刺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1):432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