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

马晶  ,李萍  ,张玉梅  ,袁琳   ,王建梅

新疆四七四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与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眼压、前房深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眼压,改善前房深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干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前房深度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致盲性眼科疾病,该病危害较大,若治疗不及时,可使患者丧失部分眼球功能,严重情况下甚至短期失明[1]。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眼痛、眼胀、偏头痛等症状,降低失明率[2]。此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需要对患者予以个体化护理干预。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对象,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74例收治时间(2020.10-2022.8),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7例,其年龄集中在22-60岁之间,均值(47.11±2.12)岁。观察组3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6例,其年龄集中在21-61岁之间,均值(47.23±2.03)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已经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关注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定期检测眼压、视功能,予以抗感染干预。

观察组:个体化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在病房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视频,放松患者身心,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眼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平卧位或侧卧位;叮嘱患者术后注意保护患眼,必要时可佩戴眼罩。术后1-2周尽量不要咳嗽、打喷嚏、擤鼻涕、过度伸腰,谨遵医嘱用药,保持患眼敷料清洁、干燥,叮嘱患者多洗手,不能直接用手揉眼睛,不能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2)环境护理。多开窗通风、打扫卫生,保持病房干燥、卫生,温度、湿度适中,减少探视时间,确保患者睡眠充足,失眠者告知患者晚上开灯,不要在弱光环境下或暗室中停留时间过长。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眼压、前房深度。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24.0 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眼压、前房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7

39.61±3.18

21.34±3.71

8.52±3.63

5.28±4.48

观察组

37

39.48±3.15

18.48±2.53

7.17±3.18

1.51±3.28

t

-

0.177

3.874

1.702

4.130

p

-

0.860

<0.001

0.093

<0.001

观察组护理后护理工作满意度97.30%(36/37,非常满意15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78.38%(29/37,非常满意13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8例),组间对比=6.198,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和遗传、眼部生理结构变异相关,且和患者心理状态有较大关联[3]。若患者更紧张、激动,会造成眼压急性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常规护理限于病情观察、常规检查,不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护理后,观察组眼压、前房深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心理护理,可让患者自觉保持身心愉悦,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因负面情绪而影响眼压,维持患者残存的视力,加快视功能的康复进程[4]。通过健康教育,可让患者认识到良好心情对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环境护理,可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充足,稳定患者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纠正失调的血管舒缩功能,减少房水的形成,减轻后房压力,改善前房深度

[5]。通过告知患者失眠时开灯,可避免急性眼压升高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患者前房深度得以有效改善,确保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更满意,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池林, 樊迎春. 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26 (21):126-127.

[2] 罗碧嫦, 黄瑞平, 黄丹菊.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059(005):161-164.

[3] 郭艳, 许利利.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21, 45(12):200-201.

[4] 罗碧嫦, 黄瑞平, 黄丹菊.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21, 59(25):174-175.

[5] 阿拉坦其其格. 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56(19):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