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BNP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BNP水平的影响

杨兵

思茅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以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为例,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纠正创伤性休克及生命体征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BNP水平,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流动力学;脑钠肽水平

    急诊创伤性休克属于一种低血量休克症状,较为常见,具有起病急、病症危及等特点,主要是因在受到外力作用而受损出血,导致血液循环快速失血,血液灌注不足,最终引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患者休克,若不及时救治,易引起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救治尤为关键,而液体复苏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快速为患者补充流失的液体,增加血容量,减少机体缺血,改善患者病情[2]。鉴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4例患者为例,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治疗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随机分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75岁,平均(54.26±3.46)岁。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7-74岁,平均(54.28±3.4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为患者快速补充晶体液与胶体液(3:1),输注速度:1-1.5L/h,2h内控制补液量到2000ml,控制收缩压>100mmHg。

观察组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输注液比例、速度与对照组一致。若患者血压升高,需适当减慢输注速度。患者为轻/中度休克,控制补液总量为1500-1750ml;患者为重度休克,控制补液量为2500-3000ml,控制收缩压在80-90mmHg。

1.3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以床旁监护仪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

②脑钠肽(BNP)水平:在患者静息状态下,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保存在EDTA抗凝试管中,控制转速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以荧光免疫法测定BNP水平,试剂盒由广州万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严格遵循说明书操作。

③记录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输液量与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以x2(校正x2)检验;(±s)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BNP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HR(次/min)

MAP(mmHg)

CVP(mmH2O)

BNP(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2

132.65±5.64

96.52±4.52

58.64±8.26

70.26±7.42

7.92±2.33

12.42±3.64

52.62±4.75

82.62±6.41

观察组

32

132.45±5.66

116.52±4.62

59.77±8.65

77.65±7.41

7.78±2.34

15.66±3.42

52.84±4.72

126.53±6.33

t

0.142

17.504

0.534

3.987

0.240

3.670

0.186

27.572

P

0.888

0.000

0.595

0.000

0.811

0.001

0.853

0.000

2.2两组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及输液量比较

观察组纠正创伤性休克及生命体征稳定时间短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及输液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d)

生命体征稳定时间(d)

输液量(ml)

对照组

32

2.11±0.21

3.16±1.56

2765.85±432.56

观察组

32

1.26±0.24

2.06±0.75

1731.58±324.51

t

15.078

3.595

10.820

P

0.000

0.001

0.000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例数

急性肾功能衰竭

酸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2

2(6.25)

1(3.13)

1(3.13)

1(3.13)

5(15.63)

观察组

32

1(3.13)

0(0)

0(0)

1(3.13)

2(6.25)

X2

0.642

P

0.423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其休克与失血过多、血容量快速降低有密切关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受创伤影响,患者大部分细胞损伤,促使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激活激肽系统与血管内凝血系统,最终产生微血栓,严重影响器官微循环,继而诱发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其健康。因此,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输注大量液体,积极维持血液支持是其关键[3]。但实践应用证实,过度补液会使液体稀释,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因血液稀释而减弱凝血功能,且会使内环境被破坏,继而加重缺氧症状,诱发酸中毒,效果并不理想[4]。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液体输注量,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补液,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反应复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5]

本研究结果中,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HR、MAP、CVP及BNP水平更高,纠正休克及生命体征稳定时间更短,输液量更少(P<0.05),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BNP水平,促使其尽早复苏,保障生命体征稳定。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及BNP水平,且并发症少,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鹤,李洪伟,王凤英.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科创伤性休克患者心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6):14-17.

[2]郝建宾,张莹,吴超.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凝血功能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2,39(3):15-16.

[3]吕冰,田利成,何振芬.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21,34(23):114-116.

[4]李大扣.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35):40-42.

[5]徐阳.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