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白红霞,温文龙,李萍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套扎术对内痔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1~2021.12期间本院收治的内痔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健康描述体系、视觉模拟标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率5.40%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效果明显,复发率较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内镜下套扎术;内痔;术后复发;生活质量

痔疮是肛肠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相关研究报道39.00%的成年人有痔疮,该病多发于45~65岁的男性。大多数肛门静脉血流瘀滞以及肛垫结缔组织下移、退化是导致痔疮发生的主要原因,痔疮形成也与肥胖、怀孕、慢性腹泻和肝硬化腹水等相关。内痔的临床表现为便后出血、脱肛和肛周不适等[1]。传统的痔疮手术以外科开放式手术为主,术后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逐步应用到临床治疗中[2]。本研究旨在分析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1~2021.12期间本院收治的内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49~63岁,平均年龄(52.25±2.89)岁。观察组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1.84±2.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2021)》[3]中内痔诊疗的诊断标准。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使内痔显露后,剥离并切除痔疮组织,然后对创面使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止血。

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行肠道清洁准备,患者取侧卧位,对肛门进行润滑,镜头端和装有套扎圈透明帽的外表部分涂轮滑油,经肛门缓慢插入胃镜,注气,扩张直肠肠管,观察肛窦处内痔,使内痔痔核和齿线完全暴露。将透明帽与要套扎的内痔全面接触,启动胃镜吸引器,待要套扎的内痔吸入透明帽内,持续吸引,顺时针转动套扎器操作柄,完全释放胶圈后,松开胃镜吸引器,注入少量空气,轻微收回内镜,释放已套扎的内痔。如有多个内痔,重复上述操作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术后复发情况。①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并评估疗效,根据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的判断标准[4]分为痊愈、好转、无效。痊愈:便血、脱出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痔消失;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价[5],量表包括健康描述体系(包括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5个维度,每个维度1~5分,总分越高说明健康能力越好)和视觉模拟标尺(总分0~100分,总分越高说明个体自感健康状况越好)。③复发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症状再发,且需再次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对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23

12(52.17)

7(30.44)

4(17.39)

19(82.61)

观察组

37

25(67.57)

11(29.73)

1(2.70)

36(97.30)

2

11.941

P

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健康描述体系、视觉模拟标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健康描述体系

视觉模拟标尺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3

16.21±3.54

20.72±1.82*

73.18±5.67

90.27±7.55*

观察组

37

15.49±4.12

23.35±1.54*

74.05±6.39

84.46±6.78*

2

0.694

5.996

0.535

3.090

P

P>0.05

P<0.05

P>0.05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3.04%(3/23)和5.40%(2/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肛肠疾病发病率普遍较高,而且随着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痔疮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临床上根据患者痔疮发病部位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属于痔疮中多发的一种痔类型,是指肛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等发生移位或病理性改变,导致脱垂、出血或嵌顿而形成痔,该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方法,操作灵活[6],定位准确,可将胶圈结扎于痔核根部,胶圈收缩压迫内痔血管减少内痔供血量,使其缺血坏死,痔核会逐渐脱落,脱落后残留的创面也能逐渐愈合。痔核脱落后,肛垫位置会逐渐上移,并且术后黏膜肌纤维发生黏连,从而使肛垫固定的位置升高,使直肠下段恢复至原来的正常结构。内镜下套扎术的优点为手术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损害任何组织结构和神经系统,减轻患者痛苦[7]。本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7.30%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健康描述体系、视觉模拟标尺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40%低于对照组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痔效果明显,复发率较低,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斌,石青. 内镜下硬化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内痔的对比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2022,28(1):55-59.

[2]龙敏,伍小琼,冯志鹏,等. 内镜下内痔治疗术对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5):38-40.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痔协作组.中国消化内镜内痔诊疗指南及操作共识(2021)[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1,38(9):676-687.

[4]杨丽,马伟艳,秦国涛.内镜下硬化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3-15,19.

[5]宋瑛.闭合式痔切除术与内镜下硬化治疗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5):10-12.

[6]肖燕松.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0):3806-3807.

[7]黄桂填,韩宝泉,刘蜡云,等.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轻中度痔疮93例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