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疏肝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观察

范勇

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  636400

[摘要] 目的:探究疏肝利胆方在治疗慢性胆囊炎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消炎利胆片治疗,实验组行疏肝利胆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选择疏肝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而且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可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疏肝利胆方;慢性胆囊炎;效果症状积分

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慢性胆囊炎主要是由慢性感染、结石等所引发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1]。慢性胆囊炎具有易发性与反复性,容易出现化脓、穿孔,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无外乎包括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虽然可以止痛,近期效果尚可,但远期效果不佳,而中医治疗,凭借其优势可以起到良好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疏肝利胆方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该研究选择我院在2021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4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5.6±6.9)岁;实验组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6.6±5.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与分析。

1.2 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其病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基本规定,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患者出现嗳气、反酸等症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更为明显。②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现象。③经B超检查,患者胆囊壁毛糙增厚,部分患者伴有胆囊结石[2]。④患者病程久,经过多次治疗,疼痛交替发作。⑤行胆囊造影检查,患者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出现变小。如果患者症状符合以上几点,便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再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指导患者饮食清淡。

对照组患者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5片/次,3次/d,饭前服用。

实验组患者选择疏肝利胆方进行治疗,其中药方中包括药物:大黄5g、甘草5g、木香5g、川穹10g、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茵陈蒿30g、金钱草30g、蒲公英15g、白芍15g。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症状增减药方,如果患者为脾胃虚弱,需去除大黄,增加白术、党参、山药各10g,如果患者疼痛加重,需增加胡索10g,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要增加竹茹10g、生姜8g,如果患者伴有胆囊结石,需要增加鸡内金15g、石见穿25g。于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剂,连续服用15d。

1.4 疗效评判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评判标准包括:①治愈:经治疗与B超检查,患者胆囊正常,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②有效:经治疗与B超检查,患者胆囊症状有所缓解;③无效:患者治疗无效果或加重。

对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分析,评判指标包括:右上腹痛、右上腹部压痛、上腹饱胀、大便,其中如果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单位利用t检验,表示方法选择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检验,如果P<0.05说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实验组

P

7(35.0)

8(40.0)

8(40.0)

10(50.0)

5(25.0)

2(10.0)

15(75.0)

18(90.0)

<0.05

2.2对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分析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临床不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右上腹痛、右上腹部压痛、上腹饱胀、大便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

组别

时间指标

右上腹痛

上腹饱胀

大便

对照组

实验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3.6±0.7

1.9±0.9

3.4±1.2

0.7±0.8

3.2±0.8

1.5±0.6

3.3±0.8

0.7±0.4

3.8±1.3

2.2±1.5

3.7±1.7

1.5±0.9

3、讨论

慢性胆囊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复发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临床治疗多以止痛、抗感染为主,但是西医治疗近期疗效尚可,但是远期效果不佳

[3-4]

慢性胆囊炎在中医中处于“胆胀”的范畴,发病往往与肝胃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患有慢性胆囊炎之后,患者会出现湿热内蕴、虚损劳倦的症状,对肝疏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疏肝利胆方作为主要的治疗药方,该药方能够疏肝利胆、理气和胃。因慢性胆囊炎主要以肝胆为中心,同时,也与患者的脾胃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该药方中的柴胡能够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金钱草能够利胆退黄,可以治疗患者胆腑不畅,香附具有理气解郁的作用,党参可以补气。在与其它药物的配伍下,可以做到活血散瘀,也能解毒利胆,起到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囊炎症。除此之外,经过相关药理研究得知,在该药方中有部分药物药理价值明显,比如金钱草能够抗菌消炎,促进患者胆汁的分泌,党参与黄芪则可以收缩胆囊,也有促进患者胆汁分泌与排泄的功效,避免患者发生胆囊结石。这些药物联用,能够疏肝利胆,也能健脾和胃。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选择疏肝利胆药方进行治疗,在与普通药物治疗的对比中,效果十分明显,其中在治疗有效率方面,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姚鸣[5]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临床不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疏肝利胆方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而言之,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选择疏肝利胆方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定荣. 中医治疗152例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1):1276.

[2]曾志泉,陈燕珍. 慢性胆囊炎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2):63-64.

[3]张永良,刘小利. 中医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06):78-79.

[4]柴欣欣.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2):623-624.

[5]姚鸣.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