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向前

重庆市巫溪县妇幼保健院   405800

妊娠期糖尿病即孕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糖耐量异常的疾病,发生率约3~5%。该类患者产后糖代谢状态多数可恢复正常,但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生化方式的转变,肥胖女性比例不断增加,另外随着医学发展,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工作也受到了广泛重视,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检出率均明显上升[1]。妊娠期糖尿病将会增加流产、巨大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安全均有明显威胁,故临床应当进一步加强重视程度,积极做好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1.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目前不少孕妇保健意识已经明显提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增加。不少孕妇为了降低自身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在孕期主动进行控糖,但仍有部分孕妇对此知之不详,忽略了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2]。那么如何确认自己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呢?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提出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2011年10月,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根据对既往诊断标准的额讨论的,制定了相关诊治指南。目前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推荐孕妇在妊娠24~28周或28周后首次就诊时,进行75g糖耐量实验,根据该试验结果进行诊断。糖耐量检查,服糖前、服糖后1、2h,血糖监测值高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满足其中一项,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另如果孕妇存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如高龄、多产次、超重或肥胖、身材矮小、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家族史等,即使首次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也需要在妊娠晚期进行重复检测。

  1.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2.1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安全、有效手段,常用方法如下:

(1)医学营养治疗。即控制产妇总能量的摄入,使其体重正常、适宜增长。在具体实施时,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保障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及合理的脂肪摄入,另也需要注意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并合理安排餐次。在营养治疗时,每日摄入总能量需要根据妊娠期体重以及妊娠期体重增加情况进行判定,早期每日不低于1500kcal,晚期不低于1800kcal。而各类营养素的占比上,碳水化合物占比以50~60%为宜,蛋白质占比以15~20%为宜,动物性蛋白至少占1/3,以满足生理调节、胎儿生长的需求。脂肪则应占比20~30%,但需要注意限制全脂奶制品、动物油脂、红肉类等食物。另需要注意,应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烹调用油以橄榄油、山茶油等为宜。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上,以医师推荐为宜,鼓励有计划增加鱼、虾、奶制品、新鲜蔬果等的摄入量。而在餐次安排上,以少时多餐为宜,并做到定量、定时进餐。通常每日餐次以5~6次为宜,尽可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早餐、中餐、晚餐,分别占摄入总能力的10%、30%、30%,另可在上午、下午、睡前各加餐1次,占比10%左右,以降低低血糖风险。

(2)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能够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胰岛素葡萄糖转运能力,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较多研究证实,通过行之有效运动锻炼,能够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且安全性高。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指出,孕妇每日应进行不少于30min的中等量运动,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整个孕期均应该坚持运动。运动应该在餐后30min进行,运动时间可从10min开始,根据孕妇耐受能力,逐渐增加到30min,期间可根据耐受能力适当休息,每周运动3~4次即可[3]。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够提高肌肉、机体力量,减轻产妇压力,并控制体重合理增长,这对于改善产妇预后有明显意义。

2.2药物治疗

(1)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短小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以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中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妊娠用药分级为B级,其起效迅速,能迅速到达峰值,药效维持时间短,且药物吸收相对稳定,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小。而短小胰岛素起效时间略长,作用时间长,需要在餐前30min用药,剂量容易调整。中效胰岛素只能皮下注射,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主要可用作患者基础胰岛素的补充。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则主要用于夜间血糖以及餐前血糖的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果非药物治疗1~2周仍然不理想,或增加热量摄入后血糖再次超标,则需要考虑采用胰岛素治疗。用药时需要尽量模拟患者的生理状态,维持血糖稳定,根据孕妇血糖情况合理选择胰岛素种类。另因个体化差异,不同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不同,且就算是同一个患者,不同的妊娠时期,胰岛素抵抗状态也存在差异,故在胰岛素治疗时必须坚持个体化原则。

(2)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在口服降糖药物时,需要考虑用药安全性,即胎盘通透性、是否存在致畸作用、不良反应等。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方便、价格低廉、低血糖风险小。常用药物包括格列本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其中格列本脲几乎不通过胎盘,对胎儿无不利影响,可作为饮食、运动治疗不佳的一线用药。但需要考虑子痫前期以及新生儿黄疸的风险。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会导致孕妇体重过度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风险小,但可通过胎盘屏障,中晚期应用对胎儿的影响仍未完全明确。阿卡波糖能在小肠中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可减少糖的稀释,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也是可供选择的口服降糖药物。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不断增加,为了实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应该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非药物疗法以及药物疗法,维持孕妇血糖稳定,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金娟,程秋颖,陈佩玉.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与围产结局关系探讨[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3):587-590.

[2]黄娜,周英凤,李丽,等.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9):1312-1317.

[3]杜磊,关艳杰,朱嘉婧. 运动处方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观察[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5):99-103.

[4]宏国库. 妊娠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