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配合研究

金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上海 200940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8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综合护理)与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疼痛感,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程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是临床上针对髋关节损伤、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病变的常见治疗方案[1]。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更新,临床中接受AHR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且大部分患者均为老年人,加之患者年龄偏大,术后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2]。所以,在治疗期间需对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顺利手术,预防DVT形成。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接受AHR患者为对象,分析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接受AHR患者共78例收治时间(2021.4-2022.4),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男女患者比例=17例: 12例,年龄60-80岁,均值(70.11±1.12)岁。观察组39例,男女患者比例=16例:13例,年龄61-81岁,均值(71.23±1.03)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所有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均知情,在入组同意书上签名。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核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健康知识讲解、切口护理、药物指导等;术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主,予以功能锻炼。

观察组:综合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项目;指导患者练习术后康复训练动作;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如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②术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情况,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若患者休克,予以扩容干预。③术后:切口抗感染护理,完善负压装置吸引操作;术后防止对患肢进行抽血、输液操作;遵医嘱用抗凝药物,使用期间,结合患者麻醉方式来选择抗凝药物,全麻患者予以小分子量肝素抗凝;护理人员取软垫放在患者下方,按摩小腿,促使患者小腿肌肉收缩,鼓励患者进行足背伸屈动作,3次/d,20min/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DVT发生率(DVT发生率=DVT发生数/总病例数×100%)、疼痛(VAS)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4.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组别

VAS(分)

DVT发生率(%)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9)

3.49±0.52

1.04±0.14

1(2.56)

对照组(n=39)

3.51±0.53

1.69±0.26

8(20.51)

T/χ2值

0.168

13.746

6.155

P

0.867

<0.001

0.013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髋关节损伤、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其临床效果更显著,但该手术创伤较大,会损害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免疫细胞,且患者接受该术式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大[3]。DVT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麻醉后,血流速度变慢,易造成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该手术对患者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加大DVT形成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预防DVT形成。通过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项目,可加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依赖感;通过指导患者练习术后康复训练动作,可转移患者对该手术的关注,确保患者以平常心接受治疗,预防手术和疾病相关并发症;通过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对该手术的认知度[4-5]

。术中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体位干预,可避免损伤患者神经。术后通过切口抗感染护理,可减少腹股沟静脉和髋部静脉血肿;术后通过防止对患肢抽血、输液操作,可预防损伤血管壁;通过遵医嘱用抗凝药物,可避免患者大出血;通过动作锻炼,可增加静脉回流,预防DVT形成。

综上所述,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综合护理应用其中,这对于防止术后DVT形成有一定积极意义,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京芳华. 桃红四物加黄芪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4):23-24.

[2] 张百顺,曾蕊珠,胡杰锋,等. 行气活血法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 饮食保健,2021,2(46):44-46.

[3] 李海凤,钟俊桥. 护理干预结合气压泵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3):82-83.

[4] 孙明. 循证护理用于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3):176-177.

[5] 张美霞,张百顺,曾蕊珠.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