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小儿腹泻患者营养情况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饮食护理对小儿腹泻患者营养情况的改善探讨

蔡芳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157399

【摘要】目的:分析予以小儿腹泻患儿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0.1.1-2022.8.31期间小儿腹泻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饮食护理;统计2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营养指标(PA、TRF、ALB)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小儿腹泻患儿饮食护理可促进其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饮食护理;小儿腹泻;营养状态;住院时间

腹泻为高发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疾病发生后以发热、脱水、大便次数增多等为主要表现,而伴随腹泻时间的延长,则会导致患儿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1]。故针对小儿腹泻患儿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并配合科学的护理服务,以确保小儿顺利配合治疗,改善预后。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20.1.1-2022.8.31期间小儿腹泻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1:1纳入2组,各28例。对照组男女比15/13;年龄0.5-6.5(4.04±1.22)岁;观察组男女比14/14;年龄0.5-6.0(4.02±1.15)岁。统计2组一般信息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比。此次研究已获医学伦理批核,参与患者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收治患儿后,尽可能为其提供温馨、安静、温湿度适宜的住院环境,选择一些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片进行病房装饰,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通风,保障环境干净卫生。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协助患儿完善各项检查,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情况,记录大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症干预。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实施饮食护理:针对母乳喂养的患儿,仍坚持母乳喂养,并对母亲的饮食情况进行一定调整,以清淡易消化且低盐、低脂肪、低粗纤维的饮食为主,同时还需适当增加每日饮水量,适当减少喂奶量、喂奶次数,从而帮助患儿降低胃肠压力,控制病情。针对已经人工喂养的患儿,无需对奶粉类型进行更换,但需要确保日常饮用奶粉的质量,并结合患儿实际病情与身心状态为其适当补充葡萄糖、淡盐水。另外,针对添加辅食的患儿需合理调节辅食情况,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可适当喂患儿一些加了少量食盐的米汤,帮助患儿增加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症状消失时间(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检测对比护理前后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计量、计数数据表述为(±s)、%形式,t、χ2检验;P<0.05时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症消失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s,d)

组别

例数

腹泻消失时间

呕吐消失时间

发热消失时间

脱水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28

3.68±0.92

2.53±0.63

2.21±0.42

5.46±1.34

6.85±1.87

观察组

28

2.10±0.67

1.67±0.55

1.35±0.37

4.11±0.98

5.11±1.79

t

7.346

5.441

8.130

4.303

3.557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营养情况

PA、TRF、ALB水平,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营养情况(±s)

组别

例数

PA(mg/dL)

TRF(mg/mL)

ALB(g/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28

18.35±1.65

19.51±1.22

255.41±21.23

255.36±19.12

44.37±5.12

46.13±4.25

观察组

28

18.22±1.59

20.23±1.14

256.12±22.05

267.45±19.24

44.42±5.37

49.57±5.26

t

0.300

2.282

0.123

2.359

0.036

2.692

P

0.765

0.026

0.903

0.022

0.972

0.009

3.讨论

腹泻为临床高发小儿病症,属于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类疾病。据相关数据显示,0.5岁-5岁小儿均为该病的高发群体,小儿发病后则以发热、脱水、大便次数异常、大便呈稀水便或黏液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导致小儿腹泻发生的诱因较多,包含着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等多方面原因,临床针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以药物干预及饮食控制为主,而小儿年龄小,自身抵御疾病能力差,再加上小儿认知理解能力有限,故其治疗配合度往往较差

[3]。因而针对小儿腹泻患儿除了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外,还需紧密结合患儿实际病情与身心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促进预后。

本次研究显示,在饮食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儿腹泻、呕吐、发热、脱水等症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显短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营养指标(PA、TRF、ALB)改善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过饮食干预可帮助患儿更好地抵御疾病,促进预后。分析可见,在饮食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能够基于患儿实际病情与身心需求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而通过相应的饮食指导,帮助患儿改善胃肠压力,促进其症状尽快消失;同时,在饮食干预下,也可紧密结合患儿实际机体营养状态为其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患儿改善机体营养水平,加快患儿康复进程,促进预后。

综上,予以小儿腹泻患儿饮食护理可加快其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儿营养状态改善,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雪萍.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8):65-66.

[2]曲娜.针对性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37-238.

[3]宋艳艳,王妍,熊亚娟.饮食护理对小儿腹泻的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