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药学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药学观察

李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黄浦区  200011

【摘要】目的浅析乳腺癌术前化疗采用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的实际疗效。方法 抽取医学数据库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小剂量蒽环类药物)与干预组(采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均组20例,研究时间为2022.1-2022.1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总疗效(90.00%)高于参照组(60.00%),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30.00%),P<0.05。结论乳腺癌术前化疗采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与借鉴。

【关键词】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术前化疗;不良反应

乳腺癌作为临床恶性肿瘤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可对我国女性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临床目前治疗乳腺癌方案较多,其中包括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对化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术前开展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疗效。化疗药物一般选用蒽环类药物,但药物的用量与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故本文旨在对乳腺癌术前化疗采用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的实际疗效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抽取医学数据库中的40例乳腺癌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1-2022.12,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年龄30-70岁,平均(53.31±5.27)岁,病程2-8个月,平均(4.12±0.51)个月,浸润癌与原位癌各有11、9例;干预组年龄30-70岁,平均(53.34±6.28)岁,病程2-8个月,平均(4.19±0.29)个月,浸润癌与原位癌各有13、7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蒽环类药物,具体包括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环磷酰胺(生产批号:药准字H32020856;规格0.5g/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93251;规格:5ml/支)。

参照组予以小剂量治疗,环磷酰胺用量调整为600mg/m2,表柔比星用量调整为75mg/m2

干预组则实施大剂量治疗,将环磷酰胺用量与参照组一致,表柔比星用量增加至100mg/m2;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1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其中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肿瘤实体病灶能够完全被消除;部分缓解:经治疗,患者肿瘤实体直径缩减≥50%;稳定:经治疗,患者肿瘤实体缩减<50%,并出现恶化趋势;进展:经治疗,患者肿瘤实体增加或出现新病灶。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之和等于总疗效。

(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脏损伤、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在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中,干预组总疗效(90.00%)高于参照组(60.00%),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治疗总疗效(%

组别

n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

进展

总疗效

参照组

20

5

3

5

7

12(60.00)

干预组

20

11

7

1

1

18(90.00)

χ2

-

-

-

-

-

4.800

P

-

-

-

-

-

0.028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干预组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30.00%),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n

胃肠道反应

肝脏损伤

恶心呕吐

白细胞减少

总发生率

参照组

20

2

1

2

1

6(30.00)

干预组

20

0

0

1

0

1(5.00)

χ2

-

-

-

-

-

4.329

P

-

-

-

-

-

0.037

3讨论

化疗作为乳腺癌早期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病灶转移现象,提高后期保乳手术成功率与乳腺癌手术成功率。随着临床化疗技术的提高与癌症治疗药物的开发,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逐渐探索乳腺癌患者最合适的化疗药物,其中便包括蒽环类药物[3]

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化疗基础用药,该药物的实际应用剂量在化疗方案中存在一定分歧,而明确化疗中蒽环类药物的最佳剂量对患者预后及实际疗效具有重要价值[4]。临床在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时,不仅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延缓与控制情况,还需根据患者用药反应去调整合适的用药剂量。故围绕多方面综合考虑蒽环类药物疗效对患者预付恢复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表明[5],蒽环类药物使用剂量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曲线效应,将蒽环类药物剂量适当增加,能够提升临床整体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能够显著有效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并不会对患者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故建议临床后期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中可适当提升用药剂量,以此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乳腺癌术前化疗采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可行,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整体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莎,李华,宋磊,等. 左室压力-应变环评价不同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的做功[J]. 心脏杂志,2021,33(6):637-641.

[2] 熊英,马红娥,刘宝堂,等. 蒽环类药物对BRCA1/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252-255.

[3] 谭雪莹,张晶,任卫东,等. 斑点追踪技术监测低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心脏毒性[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21,18(2):143-149.

[4] 赵体贺,李湘奇. 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具体表现与防治策略[J]. 医学综述,2021,27(22):4452-4457.

[5] 刘柳,左洋萍,赵亚西,等. 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药物化疗后无症状乳腺癌患者慢性右心室功能变化[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7):9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