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朱虹 ,徐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300300

摘要:处于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政策退坡的时代环境中,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通过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汽车的研发投入,提升汽车性能的同时降低其在成本方面的投入。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控制的实践视角出发,对汽车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展开深入性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成本控制

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把能源的效率提升了,使电动车的成本下降。但电动车成本下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补贴,如果补贴取消了,新能源汽车还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吗?这就会反推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核心技术,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的低碳、环保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上市之初,国家出台诸多购置补贴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成熟,购置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并且在双积分政策出台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

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好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与做好成本控制是最重要的企业发展途径。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过程及其成本控制

新能源汽车属于创新型汽车产品,因此很多车企都非常注重新车研发工作。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设计大多采用逆向模式,研发设计流程较为复杂,所以新能源汽车从方案策划、概念设计一直到投产启动,大致要经过五个不同的流程。分别是方案策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样车实验与正式投产五各不同的汽车研发阶段。与传统燃油汽车研发流程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流程相对更为复杂,研发成本投入也更大。新车研究周期通常在三年左右,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专利成本与动力、能源等方面费用。成本与回报并非存在天然的对应关系,新产品研发过程往往隐藏着较大的资金风险,而一旦研发成功,将会给车企带来巨大利益。这就需要车企根据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成本特点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

二、研发成本控制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产品成本由研发、生产与销售等环节所产生的成本构成。与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特点相比,研发成本处于产品整体成本形成的上游,不仅在产品总成本中占比较高,而且对下游环节的成本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具体来说,研发成本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目标在于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车企通常将成本控制界定为压缩成本开支,并以成本压缩绝对值或压缩比例为成本控制目标,而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来说,产品销售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因此,研发成本控制目的并不在于成本额度的绝对压缩,而应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成本控制,否则,如果成本控制力度过大、产品设计材料不过关或研发经费不到位,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产品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作为研发成本控制目标,在研发阶段寻求最优产品性价比。

(二)研发成本控制节奏应适当放缓

任何产品研发都具有高投入、高回报或高投入、零回报的特点,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还处于探索期,很多关键零部件都需要重新开发,如果车企无法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难题,那就意味着必须投入较大的成本向国外采购,从而提高设计成本,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锂原料需求量较大,进一步加大了电池成本投入。高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分,投入巨额成本进行自主设计的成功率难以确定,而一旦研发成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本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双重属性,在尚且不确定收益的情形下,研发成本控制不能操之过急。

(三)应采用业财融合手段进行研发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主体通常是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履行成本预算、核算和成本监督等方面的职责,但由于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处于分离状态,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业财融合的方式对研发成本进行控制,一方面,财务部门要从成本事后控制环节向事前、事中环节转移,主动参与研发过程中的成本规划工作;另一方面,要培养研发部门人员的成本意识,在材料消耗、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阶段减少浪费和无效成本投入。

三、新能源汽车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一)优化成本控制流程

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成本占整车总成本的 50%以上,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控制能力是车企核心竞争力所在。结合汽车企业自身特点,在研发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成本降低的目标。并延伸覆盖到生产研发、量产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期间的每个环节都努力的进行成本控制。在进行目标成本控制时就应先对目标价格和目标利润进行计算,最后将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相比较。目标成本低,就寻找办法消除差额。从而使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达到最优。因此,研发成本控制不仅依赖于研发部门或财务部门,还需要市场部、研发部等各个部门共同参与,优化成本控制流程。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成本目标。新能源汽车产品定价应在客户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根据客户价格需求、续航里程需求、车身结构需求等进行初步架构设计。因此,车企需要掌握同行业的对标车型价格区间,在获取市场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由财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确定研发产品的成本目标。

(二)优化产品成本控制部门组织结构

由于产品成本控制工作主要集中于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既无法获取研发部门的设计图纸,也无法掌握研发材料的采购清单及报价动态,所以财务部门所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支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研发成本控制效果难以体现。财务人员根据市场调查资料确定整车设计目标成本,然后由技术人员根据目标成本对各设计模块进行成本分解,而且要求将目标成本科学分解到不同的零部件上,以方便技术设计工程师实时进行成本控制。研发材料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采购人员密切关注供应商报价,并筛选报价低、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定点供货,从材料采购源头控制研发成本。

(三)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

研发成本目标确定分解之后,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如何执行成本管控措施,直接关系到成本管控效果,因此需要各相关部门科学考评目标成本执行情况。首先,由研发成本控制小组每周对各岗位成本管控状况进行点检,并出具降本考核结果表,在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公布成本考核结果的同时,将降本考核结果表交予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绩效兑现。虽然绩效考核兑现是促进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但考评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研发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研发成本控制小组需要针对成本管控不力的部门或岗位进行日常督导,并对研发人员实行绩效考核与产出评估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鼓励研发人员在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的同时,关注相关成本增减变化情况 。

(四)完善成本控制思路

新能源汽车不仅研发成本较高,而且研发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研发成本管控难度,如何对研发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业界目前难以达成共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成本管控理念和管理思路。有观点认为,车企应该不惜成本搞研发,无须计较成本大小,这种成本管理思路容易导致成本失控。而事实上,并非成本投入越多收益就会越高,不计后果的研发投入可能会全部转化为试错成本,而非研发效率的提升,更不能给车企带来领先技术。基于此,车企需要转换研发成本控制思路,根据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确定清晰的研发计划,在明确的研发目标框架下,促使研发工作所需的人、财、料等成本项目的控制目标更为明确,保证费效比处于合理状态。

(五)优化 PDM 系统,添加研发成本控制模块

当前,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图纸设计与会签、设计变更、零部件的材质使用与采购、产品制造等过程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与管理。然而,作为产品一体化管理协作系统,很多车企的PDM系统并没有将成本控制系统嵌入其中,以致产品研发成本跟踪只能采用手工模式,这不仅容易造成相关成本数据统计差错,而且难以掌握零部件成本的变化动态。因此,车企应进一步优化PDM系统,并在系统中添加研发成本控制模块,打破PDM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之间的壁垒,当研发成本在PDM系统中完成审批之后,保证ERP系统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成本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研发流程较为复杂,涉及方案策划、概念设计、数模构建,以及总布置设计和拆分设计等多层面的内容,并且研发周期长、成本投入大,研发效果难以确定,车企承担着巨大的研发风险。这就需要车企针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流程规律和成本特点,在梳理成本控制思路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成本控制部门组织结构和研发成本控制流程进行完善,并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科学考评,保证研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昆 . 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数字化战略研究 [J].中国能源 ,2020,42(11):25-30.

[2] 魏海玥 .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研究与应用 [J]. 冶金财会 ,2019,38(2):17-19.

[3] 范东梅 .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J]. 财会学习 ,2018(3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