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级的“自然素描小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谈谈班级的“自然素描小课程”

陆海霞,魏文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大自然是最佳的创作者。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于千变万化中蕴藏无穷的智慧。人是大自然之子,激活孩子写作的源头就是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才会有源头活水来。

吴立岗老师在《观察作文与素描训练》一文中指出“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素描训练”。他指出,所谓素描训练,乃是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手法)。素描训练一般在课堂或集中场所进行,观察对象集中明确,动静易于控制,这对帮助学生形成典型表象很有帮助。

“自然素描小课程”就是为二三年级学生的写话需要应运而生的。这项小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具体生动的描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小课程开展时段是隔周周五的“自然素描写话课”。

一、全面观察,获得感性的表象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直观的事物,于是,教师把大自然里的各种“美好”带入课堂,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最真实的感受。

二年级的“自然素描写话课”,要求学生在“看”“听”“闻”“尝”“摸”的观察和体验中丰富自己的感受。

以第1次写话《棉花》为例:

棉花,生活中最常见的农作物。可是,我们真的没有仔细观察过它哦!学生双手捧着这朵棉花,好奇极了!学生根据棉花的特点,选取五步法中的“看”“闻”“摸”,发现了很多从来没有发现的地方。你看,有个学生当堂写话——

“我不由自主地捏了捏,它全身柔柔的,如刚出世的白嘟嘟的胖娃娃,忍不住想去更加亲近它,却又害怕弄疼了它。”

再以第13次写话《红塔螺》为例:红塔螺,平时生活里不常见,学生观察的兴趣特别高,学生通过五步法观察,能获得丰富、鲜明、细腻的感受。看,这是其中一个学生的当堂写话。“身体胖乎乎的,尾部尖尖的,像一座塔,又像一阵龙卷风。”“红塔螺的壳,摸起来凹凸不平,像一座布满岩石的大山。”“把它贴到耳朵,就能听到‘哗哗哗’的声音。”……

再看第15次写话《毛毛虫》,我们观察了璟秀家里养的毛毛虫,还观察了蛹和蝴蝶标本,观看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整个视频,孩子们,了解了整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印象特别深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话积极性。看,这是学生的写话作业——

学生调动感官,从形状、色彩、声音、气味、触感等角度全面观察,对棉花、红塔螺、毛毛虫的素描训练,就能够把词语和感性表象结合起来,进行生动的形象思维。

二、细致观察,筛选典型的表象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间万物虽千差万别,但也有其独特性。观察时要有典型意识,引导学生抓住与众不同之处细致观察,体会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的价值。

如三年级的“自然素描写话课”,我们把写话本放在了校园。师生一同走进校园,从自然中获得最直接的最真实的感受,观察事物的独特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然后抓住时机把方法传授给学生,学以致用。

(一)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观察需按一定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按照季节顺序,可以是春夏秋冬;按照方位顺序,即东南西北、上下左右……观察顺序是多样的,教师可结合具体观察事物的特征,制定科学的观察计划,使学生对所观察的对象或过程形成完整而丰富的感性表象。

例如:三年级第1次写话课,我们要写的是《校园竹林》。观察前,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顺序”应该是什么?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为“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

看,这是学生的当堂习作——

“远远望去,竹子翠绿浓郁,直冲云霄。”“走近一看,只见竹叶成长条三角状,上面有规则的黄绿色的条纹。”“一阵微风吹来,那些竹叶就‘沙沙,沙沙’作响,我在一旁听着,仿佛聆听一曲交响乐。”

(二)观察需凸显事物特征。

观察事物时应精准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诸如景物描写,不同的景物都有自身独特之处,哪怕是同一景物在季节方面存在差异的时候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教师在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

例如:三年级第2次课,我们要写的是《两棵银杏树》,这两棵餐厅前的银杏树,一年四季带给我们很大的快乐。尤其到了深秋季节,“满树披金甲”的样子,学生们最为喜欢。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应该选择深秋季节来写,并且凸显出银杏叶由“青绿”到“金黄”的色彩变化。

这是一位孩子的当然习作——

谁会想到,银杏的辉煌藏在绿色褪去后。食堂门前,两株高大挺拔的银杏直立着,映黄了这一片小小的四方的天。金色的厚实的地毯,踩上去“窸窸窣窣”响,掀起的一片片银杏叶儿,就像一只只黄蝴蝶。

(三)引导学生运用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表象。

例如:写《桃树》时,可以花重笔墨去描写“粉红粉红”的色彩;写《校园的梅花》,则要着重写“寒冬时节”凌寒绽放出的“一片洁白”。这两个写花朵例子是关注色彩这个典型表象。写作对象不同,关注的典型表象就不同。写麻雀就可以关注声音,写杨柳就可以关注形态。

三、运用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

素描,虽然是记实性的记叙文训练。但是,若要形象地描绘自然景物的某些细节,还是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而这里的创造性想象,必须有一定的逻辑性,是根据观察的对象进行合理的想象。

例如:二年级的写话《棉花》中,学生想象“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手心上,它轻轻的,好似一个精灵,静静地欣赏着这个世界。”“我细细地闻,有味?无味?有味?哦,是棉被在太阳下暴晒的味道。原来,棉花是太阳的味道。”

例如:三年级的写作《竹林》中,学生想象“风一吹来,竹叶不约而同地摇晃着身姿,“飒飒”地唱起了歌,如同有着高低声部的乐队。”

借助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后,就能生动传神地表达人的感受。

班级的“自然素描小课程”,它配合着教材习作要求,成为低中段观察习作的补充练笔内容。这套“自然素描小课程”,把写作小事物与生活观察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他们精准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生动的表达力,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自信,深受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