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

农小婷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多元化学习环境,也能促进学生习得数学知识技能。对此,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整合数学教学内容,把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文章联系教学实际,论述深度融合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教师建设信息化数学课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师突破数学教改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助力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剖析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全面创新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科技的动力,辅助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技能[1]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具有显著的抽象化特征,需要学生记忆较多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单凭死记硬背无法学会运用数学公式定理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正因如此,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偏低。再加上部分数学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沉闷无趣,通过教材和教辅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化学习和记忆,不利于内化新知,应用知识更不知从何谈起。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也是现代社会乃至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为更高层次数学学习与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

(二)呈现抽象数学知识

几何知识是初中数学重难点之一,以往教师会在黑板上以绘画形式为学生绘制几何图形,整个过程占用大量时间且缺乏立体感,导致学生空间感较差,未能较好地展现立体几何特征,影响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在课前运用多媒体呈现即将所学的几何图形,在课堂中直接为学生展示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为学生讲解其他重难点。多媒体技术会以抽象立体形式呈现几何图形变化,便于学生生动直观地感悟几何图形的特征与魅力,降低理解几何知识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虽然初中生经历小学学习,依旧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应用能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作为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引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悟该学科特有的乐趣与魅力,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活动,激发内在创造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预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是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实施精准教学的依据。信息技术助力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在指导阶段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缩减板书书写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概念、几何知识,让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如教师可在预习环节,采用微课视频、互联网教育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预习。此种教学方式会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时间,让后续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以顺利突破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的形式变得丰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会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对数学学习素材的收集,达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数学学科形成浓厚兴趣,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提供动力。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平移》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提前完成课件的设计,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播放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飞刀片段、“神舟六号”的发射片段,以及电梯运行片段等。通过课件内容的呈现,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各个片段的相同点。观察交流后,学生会说出上述片段的相同点是物体都进行了直线运动,此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引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平移的具体现象,掌握平移的概念与定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突破课堂重难点

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学习起来较为枯燥,特别是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内容,做不到灵活应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展示,将复杂知识转化为简单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内容,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通过准确确定位置,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此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加上学生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学习难度不小。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难点,降低学生课堂学习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传授学生确定点的方式,开展相应的习题训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制作学生座位图,根据班级情况制作坐标系,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内容,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助力课后巩固复习

课后练习在于为学生积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仅仅要求其记忆以及进行相关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不够的,还应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使其尽可能多地见到不同数学问题情境,把握相关的解题技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教学平台,围绕所学知识内容开展讨论、分享数学学习心得等活动,不断借鉴他人学习经验、技巧,实现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初中数学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形成的数学问题也各有不同。

函数是初中数学重难点知识,也是很多学生在解题中望而却步的存在。纵观数学函数解题现状,多数学生在解答时不知该从何着手,多和学生自身缺乏缜密的解题思路有关,在解题中未能有效找到突破口。教师在讲解函数问题时可指导学生巧用数形结合思想,即挖掘函数题目中的图形与数量关系,简化复杂抽象的函数问题,提升解题效率。例如以下题目:已知,tanα=1/2,tanβ=1/3,求证a+β=45°。上述题目为典型的正切函数,数学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即借助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构造满足条件的角a与β并思考该如何将其中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构造图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维,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与题目相关的图形,此方式能帮助学生从对知识的抽象理解转变为直观形象理解,降低题目难度,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现代课程改革需逐渐革除传统教学弊端,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可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深入学习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促进数学学科改革发展。与此同时,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习工具,通过灵活掌握信息技术并应用于学科教学,以形象动态的图形语言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运佳.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J].试题与研究,2020(32):9-10.

[2]沙鹏飞.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J].天津教育,2020(3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