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探索

赵悦怡,臧梓含,蔡雨霏

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  730020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自短视频出现以来,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且地位日益凸显。本文根据短视频在气象科普中的优势,重点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短视频的创作和传播对策,仅供同行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气象科普短视频   创作   传播

引言

现阶段,随着网络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的到来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再加上移动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新兴电子媒介已基本代替了传统信息获取渠道。作为新媒体环境的代表,短视频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且使用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短视频现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方式。这种背景下,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来制作和传播气象科普信息,使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气象知识,对于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1、短视频在气象科普中的优势

1.1提升气象科普工作即时性

目前,社会大众习惯通过碎片化时间来获取信息,并随时随地借助于移动设备了解时事。在这种背景下,利用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快速、便捷性特征,可有效增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使得社会大众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知识,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在利用短视频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过程中,需对传播渠道加强监管,对清明的视频传播环境进行打造,通过设置专门监管机构,促进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1.2提升气象科普宣传效果

自短视频出现以来,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对于气象部门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各种类型信息爆发式增长的当下,通过短视频吸引大众眼球,对于相关部门的运营和视频制作能力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对于气象科普短视频来说,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报道灾情信息,将自然灾害全貌呈现到大众面前,使人们对事实真相进行掌握,并发表个人意见或建议,尽快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大众力量,不断提升宣传效果。

1.3创新气象宣传科普工作模式

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包含了海量的短视频,且内容多样,可为大众带来直观地观看体验,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碎片化娱乐需求,还能通过短视频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确保传播面和传播力度大幅度增强。通过对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以故事化和引入案例等不同方式将其制作成短视频,可打破传统说教模式,投放之后保证气象科普宣传的趣味性特征,以提升受众量。

2、气象科普短视频创作探索

2.1夯实气象专业知识

以热点题材作为指引,并以文稿内容为基础。在保证标题吸引人的同时,撰写文稿显得极其重要,气象编导人员需不断夯实自身专业知识,将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保证气象科普接地气。因此,在确保气象科普短视频科学严谨、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逻辑清晰,使受众者眼前一亮。只有保证内容丰富,语言诙谐幽默,使其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还要结合文稿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大部分的天气预报大都是主持人讲解和实景素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快问快答的方式解读天气成因,主持人与大众还要实时互动;利用动画的方式来解释气象专业词汇;另外,可以编写科普情景剧的方式,将天气现象同电影中的经典桥段结合,进而制作成科普短视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需要把握好时间,作为当前科普宣传的热点,由于短视频小且精炼,人们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观看,应避免短视频时长过长。

2.2把握热点,加强主题策划

对于气象节目编导和科普人员来说,应对各级气象部门、各大气象新媒体、气象科普平台进行全面关注,如借助于中国天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第一时间捕捉气象新闻热点,以对自身的气象科普知识不断进行积累。针对当地重大天气过程及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需及时关注。还要根据本地气候发生发展规律,深入了解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或天气现象,以选取合适题材,及时发掘素材。通过本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将重大天气和极端天气现象作为指引,对热点话题进行扩大,以更好地吸引大众眼球。另外,气象编导还要做好跟踪报告,提升科普短视频的时效性水平,通过将气象信息服务与科普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可使科普效果事半功倍,短期内还会增强视频播放量。在新媒体环境下,将气象科普与防灾减灾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潜移默化地传播给社会大众,确保人们提前知道,并将预防工作做好,进而养成及时关注当地气象服务类节目而的好习惯,使气象科普短视频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2.3提升后期制作水平

文稿和后期制作是短视频成功的关键。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智慧气象、虚拟现实技术相继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出现,气象编导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对新媒体处理图像、文字、声音等的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将其完全融合。短视频还可以搭载超高清的VR视频,通过多视频拼接技术制作出全景VR视频,将不一样的场景体验给不同用户。还可以借助于AI算法使其可以自动生成视频,以自动剪辑大量内容。通过对这些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进一步凸显短视频方式的多元化特征,传播效果也会更好。作为“导演”的角色,气象编导在做好宏观统筹规划的同时,还要认真审核每个环节,严格监督。结合视频内容,对主持人进行合理筛选,严格把关整体画面的审美包装;自身还要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对全局性眼光积极培养,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确保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气象科普短视频。

3、气象科普短视频传播对策

3.1凸显气象科普聚集效应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工作做好,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将两者整合起来。通过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方式,可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进而实现双赢的目标。由于传统媒体普及性、影响力,新媒体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特点突出,将两者特征进行结合,可以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气象科普资源聚集效应体现出来,以保证传播工作的实效化特征。

3.2提升气象科普宣传的针对性

实际上,开展气象科普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社会大众对气象知识进行全面了解,而社会大众则是主要服务对象,气象科普工作中需重点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气象科普工作人员来说,应始终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受众者的心理需求,保证气象科普内容的个性化特征,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选择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可增强宣传效果。

3.3积极打造适应新媒体气象科普队伍

尽快构建起一支同新媒体科普互相适应的气象科普人员队伍,使其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还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这些是气象科普短视频能否顺利传播的基础。当前,气象科普人才队伍主要包括气象科普宣讲员、气象学会会员和气象业务人员,且成员以兼职为主,人数相对较少。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普人员要与时俱进,要具备编撰文字、拍摄图片、录音和制作视频能力的同时,还要通过新媒体的便捷属性做好宣传报道。对气象科普人才进行培养,积极打造出新媒体气象科普团队显得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韩志鹏.融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黑龙江气象,2020,(2):33-34.

[2]董青.短视频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应用与展望[J]. 新媒体研究,2020,6(5):34-35.

作者简介:赵悦怡(1977.10)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从事气象影视制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