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关于信息化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温娜, ,艾永刚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300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处在信息化的业务环境之中。加快信息化建设,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以信息技术保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引擎,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本文从信息化审计的定义入手,在阐述了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审计信息化的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审计并举例说明其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审计电子底稿的优势以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审计电子底稿;现状;对策;

第一章 绪 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加大力度落实“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八大中至少有十八处提及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等关键词,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其选题背景和意义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被审计对象财务和业务信息电子化方式已经非常普及,因此需审计及时的改进审计方法,从而更好适应变化,及时对计算机审计进行普及和深化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发的发展,能够更有效更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对被审计单位取到监督作用。

二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国家和社会对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审计的环境趋向复杂化,计算机审计适应了这一需求,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审计对经济社会发展取到监督作用。

1.2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第二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审计电子底稿

    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会计师事务审计的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传统的“笔、纸、计算器”逐渐被计算机所取代。传统的审计方式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显得低效和不经济,而审计电子底稿的发展应用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保证。

2.1电子底稿的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审计电子底稿的发展,不仅仅是底稿介质的变化,更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现有的审计方式进行的一场深远变革,需要从事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理念上的变革。在这个过程的实施中,还应不断的总结审计经验,及时的调整审计程序。

    实施审计电子底稿,核心在于开发一套审计软件。软件的开发一般利用已有的办公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实施。可供利用的软件有:OFFICE、SQSEVER、NOTES等。首先应由审计人员提出各种需要,软件开发人员与审计人员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编制电子底稿,并随着会计和审计的不断发展从而应不断调整审计软件,最好是开发为网络版本。

2.2审计电子底稿优势

  1. 电子化底稿可方便审计人员共享资料,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工作是一种团队工作,其效率依托于有效的信息共享。在传统的纸质底稿工作方式下,审计小组成员各自按分工编织底稿,相互查阅很不方便。审计工作在逐步实行电子化之后,审计工作人员能方便地通过公司内部的局域网或审计小组现场的对等网实现信息共享,相互之间查阅审计底稿,只需要轻松点击鼠标即可实现,而且审计工作人员互补影响,从而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审计效率。  

2.审计电子底稿的应用,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积累经验,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底稿电子化之后,审计人员在实施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可以及时又方便的转化为指导以后审计工作的模版,并及时的更新审计程序,实现审计经验的共享,一旦国家或者有关机关颁布新的审计政策或新的准则法规,会计师事务所利用电子化底稿也能迅速的做出反应,调整审计程序。

     3.审计底稿电子化有利于强化审计质量的控制。在电子底稿中,通过设置控制点,每个员工都要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底稿的编制、复核、检查都实现计算机的自动签名,提高复核和质量检查水平。

   4.审计电子底稿可以减轻审计人员的携带负担,更方便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检索和查阅。底稿电子化后,所有底稿皆可以储存于笔记本电脑中,审计人员无需携带沉重的纸介质底稿。由于纸张消耗度大幅度降低,既可以大幅度减少会计师事务所底稿的保管费用,也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审计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而国家审计资源十分有限,尤其是人力资源相当紧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出现了如下问题:

3.1审计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还需转变

  在认识的基础上明显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对待信息化的审计方式,缺乏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的信心和远见,遇到问题时,不在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价值;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工作思维方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3.2审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3.3原始数据采集不全面,保存不当

    审计人员经常采用“提出数据需求—转换为标准表—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而标准表转换的工作通常由被审计单位来做,这样就会产生一些问题:第一,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业务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关键字段选取不准确,影响审计结果。第二,由被审计单位提供标准表数据可能会出现信息损耗。

第四章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的对策

4.1加强审计信息化的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信息化审计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当加强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为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4.2事务所内部应有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在我国,对信息化审计的认识和经验还不足,信息数据的收集程度不高,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还达不到现代风险导向设计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运行并加强对行业信息数据的收集,以降低审计风险。

4.3强化领导对审计信息化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树立领导的审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管理意识是开展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因此,事务所主管部门在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名经济信息化”指导精神,认真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领导进行审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思想教育,将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4.4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担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应当通过加强立法来保障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侵害的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应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