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曾经美好的爱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昆明的雨,曾经美好的爱恋

谢治平

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     551700

《昆明的雨》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要上好,却不容易。2018年11月20日,语文组王老师执教了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其上课流程记录如下:

课始,教师谈话: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读者说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是最具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较高文化品位的美文。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昆明的雨》,感受一下他平淡、自然、家常的散文风格。

接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汪曾祺,(192-1997)江苏省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之后,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到昆明,寻找自己曾经生活的足迹。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检查预习,教师抽读生字词,教师订正,并要求学生齐读两遍。

然后,要求学生自读文章,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从宁坤的画开始,而不直接写昆明的雨?

明确:①作者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明确从内容何结构上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②作者为什么对昆明的雨念念不忘?勾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概括其特点。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的特点:雨季很长,有所间歇;气压不低,让人舒服;雨季明亮丰满,草木旺盛。

③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表现四十年后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第2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1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这三个问题本来应该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内容。但我觉得,这三个问题作为整体感知问题,数量上偏大,而且这些问题有些已不属于“感知”性的题目,而是探究性的问题了。这就启示我们,整体感知的问题,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作者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表现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的句子,做圈点批注,并朗读品味。在接下来的细部品析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寻——雨之踪迹

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作者描绘了雨中的哪些景、物、事?

明确:仙人掌、各类菌子、果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

2.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品析: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

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3.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为了表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品——雨之滋味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了雨的滋味美的句子,好好品味赏析。

学生交流的句子有: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悟——雨之情味

再读文章相关段落,思考:

1.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明亮的:

“并不使人厌烦”,“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所以无论从雨季的自然环境来看,还是生活在雨季的人们的心情来看,都是“明亮的”。

(2)丰满的: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仙人掌( 倒挂开花、多且极肥大、做篱笆)

丰满的  菌子( 种类多、数量多、味道鲜美)

果子——杨梅( 大、黑红、不酸)

        花儿——缅桂花、木香花( 香、茂盛)

(3)使人动情:

引起一点淡淡的乡愁

使人动情  对昆明热情、淳朴民风的喜爱、赞美

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

对昆明生活的热爱与怀念

2.我读出的情味是……

提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有声的朗读。

(2)勾画出你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圈点出重点词语,批注出你读到的情味。

示例:“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一句中,“饱和、旺盛”等词语写出了草木的繁盛与蓬勃的生命力,从这里我读出了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对本文的语言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汪曾祺曾表示“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真正的深情流淌在自然平淡的语言中,我们写习作时要用生活的语言,真实的书写,不刻意不做作,才能将真情自然地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语言美!

写——心之感悟

教师PPT展示了毕节的一些土特点,还播放了视频《美丽毕节》,展示了毕节的一些名胜景观。

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你熟悉的毕节的景物,仿照课文用朴实的语言描述出来,寄托你对家乡毕节的感情。200字以内。

教师寄语:

做一个乐于享受平淡生活的人。

做一个善于从平淡生活中品出生活之美的人。

做一个长于用质朴的语言记录生活情味的人。

这堂课的教学,主体部分用“寻——雨之踪迹”“品——雨之滋味”“悟——雨之情味”“写——心之感悟”四个板块构成,较有新意,四个板块逐层推进,避免了碎问碎答,对学生说、读、写、悟等多角度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次教学再次启迪我们,只有深入的备课,对教学资源的广泛的采撷,才有精彩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