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推进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推进模式研究

徐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装备与汽车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摘要: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文章以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为研究对象,调查梳理目前垃圾收运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发展的技术方案,构建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

关键词: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 垃圾回收 一体化收运

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工作[1,2]。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3,4,5]。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9〕56号),部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6]。明确要求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7]

以市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为研究对象,调查梳理目前城市垃圾收运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发展的技术方案,构建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

1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1.1建设“四分类”定时定点生活垃圾投放点和智能设备

在相关规定的规范下,各辖区根据指导意见在本区域内按照要求设置了生活垃圾投放点,投放点内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洗手池、驱虫器、空气净化器等等,并且房体的设计上也是别具特色。垃圾投放点如图1所示。

1垃圾投放点实体图

智能箱体(又称“互联网+”收集箱体)也按要求在各辖区内进行了布设,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箱体实体图

1.2积极开展宣传及推广活动

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必须要从改变居民的观念开始。要想改变居民长久以往的混放、混投的习惯,必须要让大家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和重要性。宣传的方式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入户宣传、课堂讲座、线上直播、广场大型舞台活动等等。将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和元素融入到活动环节,通过互动、答题、游戏等方式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多方式、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以此提高居民的知晓率。

   1.3加大监督考核等各项机制

有规范就要有执行,有执行就要有监督。执法部门深知监督的重要性,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执行的不偏离、不走样,所以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设置了多重监督机制。聘请专业的环保机构,成立专门的垃圾分类监督小组,对垃圾分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将考核分数列入每月及每季度的工作通报中。组建督查小组,根据市里发布的检查标准,一一落实执行情况,每周进行汇总,将分数列入“红黑榜”,以街道为责任单位,对街道进行考核。各街道成立巡查小组,每天对已设立的“四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进行每日检查,对于覆盖率、知晓率等考核目标进行每日统计,对于检查出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整改。用三方联动的形式,层层递进、关关监控的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地。

2现阶段垃圾分类推行中出现的问题

2.1垃圾收运处理能力不足

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后续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就应该相应形成配套,环环相扣,形成处理垃圾分类的闭环。

目前,根据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的投放规定要求,早晚各两个小时进行投放,投放前垃圾务必进行清运,所以清运的次数上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每天四次。原来的一次性收集(混收),需要变成分类收集(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后,再加上定时清运要求,回收车辆上就要进行翻倍配置,以此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而且易腐垃圾清运车必须是特种车辆,要满足密封、防腐等特性。由于配置数量上的不足,导致一部分地区仍然是前端分类投放,中端混投清运,终端处置一刀切,由此可见,并未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2智能化设备使用率低

在市区内各个小区配置的智能箱体(又称“互联网+”收集箱体,以下简称智能箱体)是用于回收可回收物垃圾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垃圾作为可再生能源,可变废为宝,进行资源的二次利用;有害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8],所以对此类垃圾要进行单独的处理,由专门的专业公司进行处置。这两类垃圾并没有限定投放时间,根据居民的需求,将这两类垃圾通过扫码的方式开箱,并将垃圾投放入对应的分类箱体中,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在网上积分商城中进行兑换,待箱体内垃圾满箱后,后台系统会通知专业的处理厂家来进行回收清运。

如此设计本是为了提高居民投放两类垃圾的积极性,以及合理规划专业公司的清运时间,提高效率,但实际情况却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一般在家庭中分拣和回收可回收物垃圾的都是家中的老人,他们习惯中将纸壳等类的可回收物直接卖给回收站,而且这些老年人对扫码、登录网上商城等电子操作并不熟悉,所以真正投入到智能箱体中的垃圾并不多,往往是一两月箱体中的垃圾还没有满箱。而有害垃圾本来每个家庭产生的量就很小,很多人投放后,兑换了积分,发现网上商城可兑换的东西太少,就没有了坚持的动力,时间一久,这些箱体虽然存在,但使用率很低,等同于被闲置了。

2.3居民观念有待加强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前后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居民的分类投放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更是基础所在。居民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也是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垃圾分类、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垃圾整治的成效。

造成民众意识树立缓慢与习惯难以养成的原因同样错综复杂。有研究显示,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意向的因素包括道德约束、政策法规、环保意识、环境知识、宣传导向等诸多方面。而从居民自身角度看,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占用过多的家里空间、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等,都是阻碍他们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的“拦路虎”。

3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推进措施

3.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

按照“四分类”标准加大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增加垃圾集中投放点,增配分类收运车辆,实现垃圾分类投放、收集与运输的有序衔接[6],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探索流动回收点建设,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环相扣[9],任一环节的都要满足,都要实施到位,最终才能够使垃圾真正被分类,环境治理才可能真正实行。

有了集中投放点,居民们才能知道分类的垃圾应投向哪里;有了分类收运车,分类后的垃圾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属性运输到各自的处置场所按照自己的特性进行处理。当设施或车辆等配套建设或物资不能一步到位时,那可以探索流动回收点建设,或者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等模式过渡实现。

流动回收点,可以有很多展现形式。如用亭棚实现,如图3所示。当到了垃圾投放的时间段就把垃圾桶摆放在亭棚里面,居民们可进行正常投放。当不在垃圾投放的时间段,就把垃圾桶撤走,亭棚里面或摆上座椅供居民休息,或摆上鲜花,供居民观赏。或者用垃圾移动车实现,如图4所示。垃圾移动车采用绿色环保的电动三轮车,车上布置好垃圾桶,当到了垃圾投放的时间段,就把移动车开到指定的垃圾投放点,居民们可进行正常投放,当不在垃圾投放的时间段,就把移动车开走,保持了原来的模样。这两种方式都是比较常见的、能够快速实现设施到位的办法。

mmexport1597118376897

3 生活垃圾投放亭棚

4 生活垃圾移动车

     对于垃圾分类车辆不足,不能一次配套到位时,可以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的方式开展。城市中都设有比较大的垃圾收集场,当运输能力不足时,可以将这些垃圾收集场改造成垃圾转运站(或称垃圾中转站),用来收集附近小区的生活垃圾。这样一来,将附近几个小区的垃圾收集到一处,垃圾收集车就可以将需要到每个小区收集垃圾的运输时间节省下来,变成到一处集中收集,大大节约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车辆的数量要求,进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在垃圾中转站,还可以将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对于出现的混投情况进行纠正,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3.2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一体化模式

在硬件基础到位的条件下,垃圾分类工作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垃圾分类工作能够事半功倍,更上一个台阶,还需要“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垃圾分类一体化模式即通过生活垃圾数字治理体系整合,打造包括前端垃圾智慧分类系统、中端垃圾收集转运监测系统、末端垃圾处理系统在内的生活垃圾数字治理系统。通过生活垃圾数字治理系统建设,在前端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实时监测、积分累积、礼品兑换等智能化;中端实现垃圾收集、转运过程中车辆、人员的实时监测与调度;末端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数字化监测运行。

在这个智能平台上,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实时分析,解决了三个难点:

(1)通过实时监控,能够精准了解哪户居民没有进行垃圾投放,哪户居民进行了垃圾混投,这样可以对这类居民进行提醒、劝导、教育,“靶心”式的实现垃圾分类宣导,提高了垃圾分类前端分类投放及分类收集的准确率。

(2)通过对垃圾收集、转运过程中车辆、人员的调度监测,能够更好的规划出运输路径,及时了解中转站的“满溢”或“空仓”状态,道路的拥堵状态,及时灵活的调度车辆与人员,使其配置更加合理化。

(3)通过对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数字化监测,能够实施监控垃圾分类的最终成效,是否100%分类准确;能够监控垃圾分类处置的去向,尤其是对于“可回收物”垃圾,对于这类有价值的垃圾可以追溯到终端。

3.3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流程,构建垃圾回收资源化循环

通过宣传、专场活动、分装清运、二次分拣四步流程,构建垃圾回收资源化循环,如图5所示。

5 垃圾回收流程

3.3.1 宣传

对于目标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系统宣传,点面宣传结合入户宣传,硬件推广结合人员推广。在目标小区的固定地点张贴、挂起宣传活动喷绘、海报,对专场活动进行宣传,配合为该时段活动制作的宣传折页,并由环保宣传专员,在目标小区驻点宣传,分发宣传资料,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3.3.2 专场活动

为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通过垃圾换物积分活动,举办各类可回收垃圾回收专场活动,在目标小区的指定地点举办垃圾分类换物活动。小区垃圾换物活动得到居民的关注和支持,根本原因是将资源回收服务的触角延伸进小区、到家庭,解决了资源回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居民通过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通过积分激励居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除了常规的垃圾换积分活动外,每月也将结合小区居民反馈、物业满意度等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3.3.3 分装清运

在活动现场,为居民详细讲解可回收垃圾的正确分拣方法,并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实操,以便下次活动居民能掌握正确分拣方法,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在活动现场,直接进行初步分类分装,将各类可回收物品分类装运,运至集中仓储地点。

3.3.4 二次分拣

针对回收回来的可回收物品,进行二次精分。建设二次分拣中心,将经过了初次分类分装的可回收垃圾,进行深度分拣,如:电器进行初步拆分,把电器的组成部件进行拆解,归类,并进行分类储存,以便于下游终端回收企业进行回收。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汇总,由专业的资源回收公司,集中回收经过分类的可回收垃圾,并进入资源化循环。

4结语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完善垃圾收运行业发展政策规划,加大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推进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积极性,探索机动灵活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优化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流程,建立智慧化的收运机制。依托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平台,最终构建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发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蕴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03):5-15.

[2]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N].人民日报,2019-4-4(001).

[3]郭艳.让垃圾分类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J].资源再生,2019(05):1.

[4]李兴然.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大力推进资源化利用是趋势[J].股市动态分析,2019(22):42-43.

[5]赵丽.习惯养成全民参与引领新时尚[N].法制日报,2019-6-12(004).

[6]高磊.推行垃圾分类: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J].城乡建设,2019(13):6.

[7]新华社.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J].时事报告,2019(07):4.

[8] 黎卓熹,魏洁书,成燕琴.在垃圾分类中寻找化学元素:基于生活情境的探究性学习 [J].化学教育,2021,42(06):88-93.

[9]李航,李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南宁市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22,30(01):10-16.

基金项目: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无锡市城市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推进模式研究”( KX-22-C188)

作者简介:徐东(1980—),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