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摭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摭谈

叶宝香

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小学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底层逻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是其思维的起点,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此必须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速度,而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则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度。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有助于引发同行对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为做好计算能力培养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重视基础;培养口算;良好习惯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而且核心的地位。当然,单纯的计算是抽象而且枯燥乏味的,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者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激发学生的计算潜能,把计算能力真正培养起来。例如,实际生活当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计算知识,应用到购买物品的情境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数学知识中,计算部分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成绩,就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是笔者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实施策略与途径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需要涉及到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数学学习的底层逻辑基础。不仅在学生启蒙阶段计算是基础,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推陈出新、更新换代都离不开数学的算法,计算方法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航天航空或者计算机芯片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的计算,稍有差错,就可能酿成事故悲剧;银行与保险,还有股市等金融领域更是离不开精算师的计算。精算师通过计算,才能设计出既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又能够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方案。在当前双减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认为,计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于是在教学中淡化了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倍感吃力与乏力。

其实,“双减”并不是要淡化计算,而是要让计算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计算的学习中来。大部分学生对于单纯的四则运算会感到乏味,一些运算法则也感到抽象,如果教师能及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能一下子理解。如减法法则,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分别减去几个数,可以转化成为被减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教师举例去超市买东西,带了100元大钞,买了文具26元,买了蔬菜14元,还买了猪肉38元,问超市要找零多少元?这时,既可以100-26-14-38,也可以100-(26+14+38),也有同学说还可以100-(26+24)-38。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分别减”可以转化为“合起来减”的含义,对于括号的运用也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就是数学的基础,是学生思维得以展开的前提。中国学生数学基础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得好的名次,其实是得益于朗朗上口的九九乘法表。印度的软件人才众多,计算机软件相对发达,也是取决于印度数学的基础扎实。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情况,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大都是不相同的,可能有些同学的思维比较灵活,做相关计算题时的速度较快,他们能够在教师讲解完重点知识后,迅速计算出课后习题的正确结果,但是有些学生在课上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在教师给出的时间段内不能够有效的完成课后作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进程会被阻碍。如,计算24×5,大部分学生是列竖式乘法计算的,但也有学生会24÷2×10,无疑后者会思维快捷很多。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计算类型的题目中会出现同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在教师该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布置的题目,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计算类型的题目时都不敢去做练习但计算在数学中属于基础内容,有些学生总容易在计算类型的题目中出现问题,这也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现象。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在面对一些考察知识点的计算题时,学生能够很快的得出正确答案虽然解题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是有效的解题技巧却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讲解一些解题技巧,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转化成自己能够理解计算方法,长期以往,学生的做题的速度会有所提升当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所能够接受的题型挑选合适的难度让学生去练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卷子中,题目的难度会从低到高逐渐增加,对于一些做题速度较快的学生,他们在简单的题目中花费的时间较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面较难的计算题,前面简单的题目通过口算的方式能够迅速得出结果,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做题时间。很多时候,一些规律性的题目,大多都不是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想用一种规律性让学生通过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去做题,这种题型往往口算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如计算1+2+3+…+98+99+100,学生可能会考虑凑整,分类1+99、2+98、3+97、…、49+51,还剩下50和100,这样就有49个100得到4900,再加上50和100,就是5050。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口算能力都比较强,甚至有些学生在口算过程中会出现思维混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堂的空余时间,对于一些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口算作答,这种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枯燥的课堂也会因为问答的环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此提升。

乘法口诀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倒背如流,因为这部分内容死记硬背的记忆效果可能会不理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自己的记忆技巧,让学生作为参考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法去记忆,只要保证最终能够完全掌握。如背因数为9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打开自己两个手掌,另一个因数为几,就弯曲第几个手指,答案就在手掌中一目了然。学生也可以模仿教师动作。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可以做到手脑并用,感到十分有趣。这样,学生很快就背诵下来了。当然,教师可以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堂随机提问几名学生来背诵,或者是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用这种方式掌握学生的背诵情况,也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口诀表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这门学科不同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是,对于求出结果的准确率要求不能够有一点差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做题速度,并且要保证学生的做题的准确率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学生,才能够说明其计算能力较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计算错误并不仅仅是粗心大意,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做完题之后没有后续去检查结果做完题目后再去整体检查是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如果学生能够习惯性去这样做,最终学生的做题准确率会提升许多。如可以利用加减、乘除互为逆运算,对于结果进行检查;也可以运用估算检查结果。如计算19×19=?可以从估算的角度知道结果应该小于400,算出结果为361,还要用361÷19,看看结果是不是也是19。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做题时,都要有最后检查的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形成一个习惯,也许口头督促学生去这样做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按规定走,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后作业上检查以及课上解题时把检验结果的方式讲述给学生,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进而改变学生做题中的坏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帮助学生打好计算能力的底层逻辑基础。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就是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质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以提升小学生计算的速度,同时也要帮助小学生形成多角度检验计算结果的良好习惯。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0(7):70-71.

[2]王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南北桥,2021(7):83.

[3]孙晓涵.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2):109-110.

[4]温国红.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 文渊(小学版),2021(12):3989.

[5]郭远明.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