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经济效益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关于水利经济效益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静

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基础性民生工程,随着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全面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水利工程经济风险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落实好经济效益风险研究工作,是水资源合理调度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主要立足水利工程经济效益风险研究,就经济效益风险原因以及防范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效益;风险原因;防范对策

引言: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防范水患灾害的同时,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近年来工程数量和规模的不断递增,经济效益风险的频发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国家经济效益,更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经济效益风险的诱因具有多样性,为尽可能控制和降低经济效益风险,不断完善和调整工程管理对策,是极其必要的。

一、水利经济效益风险剖析

1.水利资源经济效益的表现

水利工程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而言工程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在生产领域,水利工程的规模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改善了水上交通运用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在周边建立水力发电站,在促进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日常生产生活的电力需求;在水利资源调度方面,水利工程的规模化建设可实现对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在有效解决当前我国水资源地区、季节分布不合理的基础上,调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在社会资源保护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洪、蓄水、抗旱和灌溉的作用,在保证水资源最大程度利用的前提下,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可利用化,并保证了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经济效益风险分析方法

中国地域幅员相对辽阔,但水资源分布并不合理,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快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并通过发展与水利相关的产业来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同于其他基础民生工程,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综合性工程,内部子工程相对较多,在管理时管理工作形式化问题相对严重,再加之每一子项目对应的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具有可变性,在管理时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水利经济效益,阻碍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经济效益风险诱因剖析

1.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水利工程由于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大型工程,在管理时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来看水利经济效益风险的诱因之一,就是因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工作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在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同时,也严重损坏阻碍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资源现状各不相同,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在管理时由于缺乏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导致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到位的同时,国家整体发展也受到了影响,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计划制定时,未能参照现场实况,计划制定脱离实际的同时也影响了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企业发展由此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管理部门忽视了后续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水体污染严重化问题较为严重,经济收益与经济损失得不对等,加剧了企业风险。

2.管理计划制定得不合理

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制定合理化的管理计划是保证水利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来看由于部分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在管理计划制定时,只是盲目地贯彻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却忽视了工程实际情况,未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的接纳能力,导致工程建设后期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长此以往在影响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资金不足是导致工程建设和管理出现问题的直接因素,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落实,同时也增加了经济风险问题的发生率,区域发展受到了波及。

3.水利投资结构不合理

水利工程建设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水利经济效益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防治水害、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及开发水产行业三个方向。可虽然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工程投资过分集中在防洪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上,对于其他两类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投资结构不合理,在影响水利经济效益发挥的同时,也增加了效益风险。除此之外作为人为建设工程,水利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周边环境的制约,而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化,为此在增加水污染的同时,也不利于工程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水利经济效益风险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在经济效益风险管控时,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水利管理部门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帮助管理者明确自身管理职责、内容的前提下规避“权责不分”问题的出现。对于管理者而言,管理工作形式化以及随意性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水利管理部门监理人员还需要与其他岗位责任人签订工作责任书,通过严格规范每处细节来落实监理工作,再者就是针对质量薄弱环节,在进行质量管理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理沟通平台,通过及时掌握和了解管理现状来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工作。

2.合理规划,降低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

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工程设计师能够对当地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和充分的调查,再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做出合理科学规划。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与周围的环境不能和谐共处,管理人员就得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这样就增加了建设和管理成本,也给经济效益带来的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设计师应当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降低给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负面效应,降低后期管理中一些不必要的管理资金投入,从而控制和降低经济效益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构建专业化全面质量管理队伍

经济效益管理中,为改善当前管理现状以及促进建筑行业良性发展,加快专业化全面质量管理队伍的构建现已迫在眉睫。在人员选拔阶段,建筑企业需提高管理者的选拔标准,通过聘请高素质(丰富知识储备、实践管理经验)施工管理人员来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在人员选拔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还需加大对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不断提升人员素质来激发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4.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水利工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大坝,其配套设施和基础性设备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扬长避短,结合自身实际,抓住机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可以借助水利工程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水库稳定的水源和广阔的水域面积,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其次,可以利用水库的景色,发展旅游业。一个大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壮观的景象,再加上水利工程一般都会对建设地点进行合理选择,从便于施工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一般都会处于人类活动较少的河流地段,多处于山林之中,可以与周围的景色构成景观群,我国的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就是如此。最后,可以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周边的闲置空间,栽植经济林木,既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修复,调节生态平衡,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结束语

概括而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作为工程施工管理的系统性工程,管控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不仅能改善当前工程施工现状,与此同时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高质量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为此在开展水利工程经济效益风险防控工作时,为全面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体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外,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也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祖雷,曹锐.浅谈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J].科技致富向导,2021,15(26):414-424.

[2]王建东.刍议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J].北方经贸,2019,12(4):134-135.

[3]许嘉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探究[J].投资与合作,2019,10(4):88-90.

[1][4]聂振中.水利工程经济效益风险分析[J].金田,2019,11(1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