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舟山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研究

孙松波

舟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舟山 316000

摘要: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提升城市满意度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以舟山市两区为重点区域,对辖区内的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位置类型、服务覆盖面进行分析,总结现存主要问题;通过国内外已有案例研究,借鉴其有限经营;同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公共体育设施进行规划及引导。

关键字:公共体育设施,舟山市,海洋体育强市

0引言:

2016年以来,中共央、国务院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明确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从而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舟山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构建“全民体育”“全季体育”“全域体育”新发展格局,体育改革持续深化,数字体育深入推进,建成整体智治的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海洋体育强市。

1研究范围及对象:

1.1研究范围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舟山市域,包括两区两县。规划重点范围内为定海区和普陀区。

1.2研究对象

由政府投资、筹集或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向大众开放的,满足大众体育锻炼、观赏赛事以及运动员训练竞技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体育活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的等级将按照市级、区级、街道(镇)级和社区(村)级四级别进行相应配套。

2现状概况及存在问题

2.1现状体育设施总体概况

(1)从数量上来看:截止2021 年,舟山市共建成体育设施2154处,其中市级设施3处,区县级5处,街道(乡镇)级31处,社区级2115处,主要为全民健身场地及健身路径。我市两县两区“一场两馆”覆盖率为25%, “一场两馆”市级、县区级均未达标。

(2)从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来看:至2021年末,现状体育设施占地规模共计313.64公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9m2/人,远大于浙江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5m2/人。其中定海区131.04公顷,202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0m2/人;普陀区102.03公顷,202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5 m2/人;岱山县55.02公顷,202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 m2/人;嵊泗县25.93公顷,202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7 m2/人。

2.2 各区县现状体育设施

(1)定海区

至2021年,定海区共有13个街道(乡镇),体育设施共计881处,总面积约131.04公顷(包括登山步道),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2.60m2/人。其中区级体育设施一处,为定海体育馆。街道级体育设施共计10个,仅双桥街道、马岙街道和金塘镇未建成街道级体育设施。社区级体育设施共计870处,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内部。

(2)普陀区

至2021年,普陀区共有9个街道(乡镇),体育设施共计754处,总面积约102.03公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5 m2/人。其中区级体育设施2处,为东港体育馆和普陀区全面健身中心。街道级体育设施共计7个,除仅东极镇和普陀山镇未建成街道级体育设施。社区级体育设施共计745处,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内部。

(3)岱山县

至2021年,岱山县共有7个街道(乡镇),体育设施共计360处,总面积约55.02公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m2/人。其其中区级体育设施1处,为岱山体育馆。街道级体育设施全覆盖。社区级体育设施共计351处,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内部。

(4)嵊泗县

至2021年,嵊泗县共有7个街道(乡镇),体育设施共计159处,总面积约25.93公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7m2/人。其中区级体育设施1处,为嵊泗县全面健身中心。街道级体育设施全覆盖。社区级体育设施共计151处,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内部。

2.3体育设施服务情况

按照市级体育设施服务半径1000m、区级800m、街道(镇)级与社区(村)级500m 来看现状体育设施的服务覆盖情况(图2-5),定海和普陀两区覆盖率较好,嵊泗岱山两县覆盖率不足,其中临城街道、千岛街道、沈家门街道、城东街道、环南街道、枸杞乡的体育设施覆盖范围最广,但双桥街道、岑港街道和朱家尖街道以及偏远小岛的体育设施覆盖率不足,难以促进居民“15 分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2.4现状问题总结

(1)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

体育设施空置现象严重,忽略了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加之诸多体育场馆功能单一,导致了场馆的开放使用率不高,场馆经营管理落后,人均体育场地占有率低,同时也伴随着违规占用体育场地的现象。

(2)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

当前的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做好以体育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建设规划,各县区分布不均匀,两县体育设施较少,两区南部比北部多。

(3)体育设施维护不足

场地的维护、管理、人力费用权责不明晰;体育设施自身的老化、健身器材的落后以及疫情影响等因素制约了体育设施的后期维护。

(4)体育设施空间种类不齐全

由于受用地空间和资金压力等因素限制,现有区级、街道(镇)级和社区(村)级体育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活动内容单一,,其他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绝大部分仅配置室外健身器材,无法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3 案例研究

3.1 杭州

(1)到2035年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7-0.9平方米,基本完成公共体育设施质量与数量双提升,逐步形成“15分钟运动圈”和“5分钟健身圈”。

(2)体育设施分级体系:市(省)级、区级(组团级)、街道(镇)级、社区(村)级四级体育设施体系。

(3)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会展服务、现代商贸、中介服务等产业融合,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培训、体育服务贸易、体育中介等新兴行业。

(4)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规划前瞻、系统、务实地规划全市体育设施的空间体系,全面推动杭州赛事体育专业化、公共体育均等化、休闲体育特色化、体育服务产业化,力争将杭州建设成为“世界赛事之城、运动友好城市、活力休闲之都”。

3.2宁波

(1)人均体育用地(场地)指标

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 城市社区 “10 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2)体育设施分级体系

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体育设施体系。

(3)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方向

深化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公共体育场馆软硬件条件,提升其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提高场馆使用效益。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政策,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

3.3大连

(1)人均体育用地(场地)指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左右, 形成 “15 分钟健身圈”,高质量实现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2)体育设施分级体系: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四级体育设施体系。

(3)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要与“六个群众身边工程”和“15分钟健身圈”紧密联系在一起,迎合群众健身需求的便利性和差异性。

(4)体育设施关注不同年龄层和特殊人群需求需求:大连注重老年人友好型和儿童友好型体育设施建设,针对青少年人群,通过健身来培养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为他们未来发展打下坚实身心基础,体育设施应该凸显趣味性和个性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老年人群,将体育锻炼和养生结合在一起,体育设施应该强调舒缓性和安全性,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另外,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还要关注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应着力做好人文关怀,通过开发残疾人专用体育设施与改进普通健身设施来满足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

4配套设施标准

4.1各级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过对现有规范、标准的整理,同时充分结合舟山市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本规划确定了市域层面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的类型和配置标准:

配置体系分为市级、区(县)级、街道(乡镇)级、社区(村)级。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标准如下表。

——市级实施“一场两馆”工程。即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综合游泳馆。

——县(区)级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室内游泳池、一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

——街道(乡镇)级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即建设一个多功能活动场地、一个乡镇级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广场)、一个健身步道或登山道、一个中小型足球场。

——社区级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一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一个社区球场、一个百姓健身房。

分级

设施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建筑面积

设置要求

市级

综合体育场

8.6-12.2

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0平方米

千人指标40-122平方米/千人。设置1个。

综合体育馆

1.1-2.0

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千人指标5.5-20平方米/千人。设置1个。

综合游泳馆

1.3-1.7

——

千人指标4.3-17平方米/千人。设置1个

县区级

综合体育场

6.34-8.64

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人口20-50 万的县城每20-25 万人设置1处15000-20000 座的体育场(根据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用地面积约74900-86400 平方米);人口10-20 万的县城设置1 处10000-15000 座的体育场(根据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用地面积约63400-74900 平方米);

综合体育馆

1.62-2.41

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600平方米

人口20-50 万的县城每20-25 万人设置1处2000-4000 座的体育馆(根据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用地面积约16200-24100 平方米);

室内游泳馆

1.25

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平方米

人口20-50 万的县城每20-25 万人设置2处用地面积12500 平方米的游泳馆(池);人口10-20 万的县城设置1 处用地面积12500 平方米的游泳馆(池);

中型全民健身中心

1.0-2.0

4000-8000

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约3500 平方米。(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体育公园

——

——

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含县级行政区域和乡镇,下同),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占地不低于15%,绿化用地率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2公里,无相对固定服务半径,至少具有10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5项。常住人口30-50万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占地不低于20%,绿化用地率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1公里,主要服务半径应在5公里以内,至少具有8块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4项。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占地在15%—20%之间,绿化用地率不低于65%,主要服务半径应在1公里以内,至少具有4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3项。。

街道级

多功能活动场地

不低于600

——

运动场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由单片或连片运动场地、健身设施组成,运动场周围设置围网,围网整体高度不低于4米,配有灯光照明设施。

乡镇级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广场)

室内综合馆不小于600,体育健身广场不小于4000

——

室内综合馆活动场地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

运动场地建有不少于4000平方米的市民健身广场。广场内含有相应配套健身设施:有不少于1200平方米的独立健身硬化平地,2片以上灯光球场,1片以上门球场,2张以上室外乒乓球桌,4件以上二代智能健身路径或2件以上二代智能健身路径、10件以上一代健身路径混合组合。

健身步道或登山道

——

——

原则上按不低于0.5km/万人配建。服务人口10-20 万人,不低于10km;服务人口5-10 万人,不低于5 km;服务人口3-5 万人,不低于3 km;服务人口1-3 万人,不低于1 km。

中小型足球场

600

——

可结合各类城市公园、绿地以及规划的体育用地选址建设,同时应考虑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社区级

村级全民健身广场

——

不低于2000

配有小型儿童娱乐设施,配有公共卫生配套设施、无障碍设施通道和科学健身知识宣传栏;设置安全管理制度及体育规范行为的标识牌。

百姓健身房

城市社区不低于150

——

城市百姓健身房按服务半径应不大于 1.5km,或服务常住人口不少于 2000 人的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农村不低于80

农村百姓健身房的选址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或服务常住人口不少于 1500 人的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社区球场

——

——

可配置于公园、小区绿地等处

5公共体育设施空间规划布局

5.1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

本次规划按照上层次规划及相关控规要求,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与人口分布特征,结合各县区空间资源特点,突出“山、城、港、滩、岛、海”的城市特色,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多点”的体育设施空间结构以及环山滨海的休闲体育设施体系。

一主:城市体育主核心,主要指舟山本岛内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形成的核心区域,提供完善的赛事竞技、群众健身场馆、场地,可为举办市级乃至省级赛事提供场馆场地,是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中心。

两副:岱山体育副核心和嵊泗体育副核心,岱山体育核心为岱山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组成的体育健身体系,在满足居民日常健身锻炼需求的基础上,发展海岛特色体育。嵊泗体育次核心为嵊泗县内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组成的体育健身体系,充分发挥沿海资源优势条件,发展沿海特色体育。

多点:各岛屿乡镇内公共体育设施,包括金塘、册子、长白、六横、桃花、虾峙等。用于满足

环山滨海体系:依托登山步道和滨海绿道打造舟山特有的环山滨海休闲健身环线。包括海线、山线和城线。

5.2 各级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1)市级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市级体育设施总计5处,总计15.6公顷。其中保留现状3处体育设施用地,规划新增2处。

(2)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区县级体育设施总计17处,总计18.96公顷(不含体育公园)。其中保留现状10处,定海新增2处,提升改造1处,为海湾体育公园;普陀区借用市级体育设施;岱山新增1处,提升改造1处;嵊泗规划新增2处。

(3)街道(乡镇)级公共体育设施:

规划街道级体育设施总计65处,保留现状31处,其中定海区新增22处,提升改造3处,普陀新增11处,提升改造6处,岱山和嵊泗结合实际情况配建,部分海岛乡镇街道可酌情考虑降低要求。

(4)社区(村)级公共体育设施:

规划社区(村)级公共体育设施每个社区需设置一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一个社区球场、一个百姓健身房。部分海岛村可酌情考虑降低要求。

6结语

在公共体育设施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公共体育设施的选址及规划布局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满意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舟山市两区为例,科学合理提出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规划,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廖明熠,城市公共体育中心可持续利用策略[J],中外建筑,2020

[2] 魏 伟,邓 蕾,“城市人”视角下的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J],2020

[3] 薛云,杨帆,城市既有社区体育健身场所整合建设策略[J],2020

[4] 易千枫,项志远,高质量公共服务导向的体育设施发展研究[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