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立足文本,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潜在资源

时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开展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首先,语文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体验安排了一系列口语专项训练,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一些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比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题目一般是入学教育、自我介绍、问好、道歉、请假、借学习用具、问路、看病等;中年级的训练专题一般是:说明一件事、介绍一本书、转告、劝阻、找人、建议、约请、接电话等;高年级一般是:用压岁钱、讲故事、说实验、说活动、请教别人、说成语、演讲、辩论等。教师要适时利用这些专题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强化口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语境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勤练不辍,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其次,语文教材编排科学有序,自成体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艺术框架,更意在用有限的语言引领读者进行无限的审美创造,语言因素十分丰富,预留空间大,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形式。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训练。这就需要教师要成功地做好一名课程的开发者,在引领学生品读、感悟、积累、学用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密切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训练,循序渐进,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①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读一读,演一演。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如《小露珠》一课中,小动物和小露珠的对话较多。都是些很具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不妨摒弃对教学内容的理性的、抽象的分析,带领学生一起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要求读好,牢记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向大家问早的话语。请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小动物中的一员,想象当小露珠向自己问好时,应该怎样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回答,接着组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分别扮演小露珠和小动物,形成互相问早、热情赞美的对话情景。而后用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植物王国。让学生扮演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和青青的嫩草,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扮演植物的同学用不同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表达对小露珠的感激之情,诉说小露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在多形式的读中、演绎中感受到“大家喜爱小露珠是因为它美丽、可爱、无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美与灵性,在开发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一次口语交际。

②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草原的早晨》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涌出”“蹦跳”“奔向”三个词,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放电影。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学生的交流精彩纷呈:“我看到牧民刚打开羊圈的门,一群羊儿便从羊圈里冲了出来,他们拼命往外挤,好象怕落在后面似的。有的羊被挤倒在地,可它们打了个滚,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往外跑!”“我仿佛听到了羊儿欢快的叫声,它们好象在说:‘太棒了!我要去草原上呼吸新鲜空气!吃鲜嫩的青草!’”“我仿佛听到可爱的羊儿在辽阔的草原上咩!咩!咩!地放声歌唱,歌唱草原美丽的早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欣赏重点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不断丰富课文的内容,真正走进文本、发展文本。这是运用语言积累、展开想象的语文实践,它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了更丰富的语义网络,无疑是一次趣味盎然的口语交际。

③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给予读着遐想的空间。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船长》一课的结尾,作者雨果满怀崇敬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在情境渲染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补白课文内容:此时此刻,马丽号巨轮上得救的人们会焦急地呼唤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长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或许又在想些什么呢?此时,学生积蓄的情感喷薄而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课堂上上演了让人动容的悲壮一幕!这是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学过程不只是传统意义上传递和执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更是动态的,教学内容在活化的基础上不断创生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落实事先备好的教案,践行预设的语言训练,还要及时捕捉课堂学习中即时闪现的火花,瞬时生成的“语言信息”,抓住现场发生的问题作为枢纽展开教学,使学生的生活、情感、经历与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振,而后谋求语言表达的方法。这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体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能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

当然,由于学生正处在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所以,在口语训练过程中教师切忌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规范作用,及时予以点拨、评价、矫正,引导学生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性、语言的流畅性、用词的准确性。使学生不但乐说、想说,而且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