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

丁姝梅

滨州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河长制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河长制”从全面建立阶段转换到全面见效阶段的必要桥梁,结合计算机、遥感、视频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本文首先分析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目标,其次探讨系统建设规划思路,以期加强海河流域及小清河流域管理,促进河流永续利用。

关键词: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河湖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河湖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成果———河长制管理体制应运而生。河长制管理体制的全面落地,明确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权责、理清了工作流程、加强了监督管理、保证了河湖生命健康、实现了河湖功能长效利用。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1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深入调研已有水利资源信息化建设实践,根据河长制工作数字化建设的要求,整备软件及硬件环境,将相关业务的数据服务、应用及分析成果进行整合,建立河长制管理工作数据库;开发相关业务应用功能,实现对各类型信息的有效管理,为各级河长完成自身职责提供支持,保证河长制落地。(1)全面覆盖管理范围。对全省行政区范围内由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管理的河湖做到全面覆盖,并考虑满足村级河长工作的需求。(2)全面掌控工作流程。各级河长制实施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流程中产生的信息填报、校核、审定、检查、处理、反馈等内业工作处理将全部在系统内实现,河长制相关工作人员的巡河、调度等外业工作也将在系统内实现。(3)全面支撑业务信息。全面支撑河长名录、河长制业务、公众参与等所有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2系统建设规划思路

2.1河道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河道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以在线水质监测分析仪为核心,该仪器以流体取样技术为主要手段,结合计算机分析与网络传输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质自动分析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分析各项水质参数,并对河湖水样进行自动留样。同时,可利用水质模型功能软件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预警,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显示数据,为河长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

2.2数据查询模块

数据查询模块主要由河湖概况、水文水资源、社会服务功能和水生生物等子模块组成。用户通过该模块可进行数据查询,实时了解区域内水文数据资料和河流动态,有效整合河道信息,提高“河长制”管理效率。

2.3河湖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推进“互联网+河长制”。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和地方有关政策为指导依据,以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理保护水域岸线、强化执法监管为主要任务,以“互联网+河长制”为重要抓手,引入物联网,构建感知和监测网络,建立健全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提升治河管河能力。二是促进部门协同,推进资源整合。构建河湖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水务、生态坏境、住建、自然资源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为管理平台提供数据,让河湖管理规划更加科学、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治水更加有效。三是彰显技术优势,拓展公众参与。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让河湖“会说话”,搭建“互联网+”平台,主动让河湖管护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把公众从旁观者变成河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实现“共治共享、共建共管”。四是试点先行、探索经验、逐步推广。落实“河长制”信息化管理,提高河湖管护规范化、信息化、法制化水平,切实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

2.4移动应用管理系统建设

移动服务主要服务于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采集、信息查询和业务处理,包括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移动服务为河长制实施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移动办公环境,使工作人员可以即时完成各项河长制管理业务,为公众提供了解、参与河长制建设与管理的平台,方便群众咨询,接受群众监督。

2.5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要加大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力度,完善相关立法,落实法规标准,为河湖长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河湖长制的实施牵涉水利、生态坏境、财政、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以及多方面群体,因此仅制定水利行业标准是不合适的,但可由水利部提出并归口,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起草,集思广益、汇聚各方力量,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和评价其实施后的有效性以及河湖长的执行力,对潜在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可通过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如中国水利学会团体标准。在河湖长制方面,可加快建立河湖长制工作标准、评估标准、幸福河湖建设标准等。此外,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落实法规标准至关重要,考核机制不合理会削弱其在改善河流水质方面的长期有效性。因此,考核指标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根据不同区域的水情和治理水平实施差异化考核标准。同时,要减少重复考核带来的资源浪费,减轻基层河湖长疲于考核的压力,并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紧密相关,提高开展河湖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6健全公众激励和监督机制

公众参与河长制在实际生活中按照参与能力和意愿博弈,有四种情况,一是没有参与能力和意愿的,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宣传和强制措施鼓励其参与,培育其习惯。二是没有能力但是又积极参与意愿的,政府可以进行积极引导,培训。三是有能力知识,但是不愿意参与的,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名誉激励”。政府部门可以采用表扬信、评选优秀、评选先进等精神激励方式。四是有能力又有意愿的,政府应该充分授权,拓展相关信息渠道和参与平台,及时鼓励,鼓励其积极长期的参与。在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人员构成中,退休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成为主要力量,各级政府与社区组织通过海报、媒体、宣传栏、宣讲会等方式对于民间河长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进行表扬和激励。对于公众举报、监督污染环境的行为,要积极鼓励、适当物质奖励。

2.7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

河长制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支持与上、下级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单位、多层级的资源共享、数据交换、应用关联与业务协同。在业务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之间建立数据交换与服务平台,在通用的业务领域框架、构件的基础上,快速开发和稳定运行所需的应用系统,有效保障应用系统兼容各类基础设施。

结语

综上所述,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需求范围广、应用层级多、创新性较强的系统,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以确保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实效。“河长”和社会公众形成河流治理合力,健全“河长制”常规化、长效化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强化部门和区域联动,提升河湖管护和综合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冠军,郎劢贤,刘卓.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河湖治理保护[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1):23⁃25.

[2]王海军,杜今阳,姜瑞贤.河道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1(4):10-13.

[3]宋立松,王挺,程海洋,等.水库安全巡查实时监管系统设计和实现[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67-17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