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4

南海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田辉,王建

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关键词】  中职英语  阅读素养  策略

【摘要】  本文以2020年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的发布为主要背景,结合前期南海区中职生英语阅读素养大规模抽样调研和教学实验研究的结果,探究了培养和提升中职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论文撰写的背景

2020年3月9日,教育部在官网以《关于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英语等2门课程标准的公告》的形式,正式公布了最新的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下文简称为“《新课标》”)。《新课标》重新界定了中职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将中职英语课程定位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1],明确提出中职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并进一步明确职场语言沟通的目标是“……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从而将中职学生的阅读素养纳入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为了探索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阅读素养的路径与方法,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联合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和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组建课题组,共同开展佛山市南海区“十三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南海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编号NH2020023)的研究。目前课题组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前期的全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抽查和教学实验研究工作,本文拟在分析前期抽样调查和教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指引,探索培养和提升南海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综合策略或路径。

二、前期研究的结果

(一)全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状况

2021年4月,课题组在南海区三所职业学校同步开展中职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抽样调研,通过测试题,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通过调查问卷,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情感体验,通过调研发现:[2]

1. 整体而言全区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偏弱、学生的总体成绩58.38分;及格率为54.3%,学生的整体水平没有达到《新课标》学业水平一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三级的阅读能力水平[3]

2. 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较重;

3. 学生普遍的英语阅读情感体验不突出,学生倾向于做直观的图片阅读而排斥综合性复杂性的表格和数字阅读、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学生英语阅读的量不够多、阅读动机不强、学生的英语阅读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明星”与“科技”两大主题。

4.南海区中职生的整体英语阅读素养非常接近但还没有达到《新课标》“学业水平一”的水平,学生“能理解语篇传递的主旨、意义与情感”,但是识别常见语篇的篇章结构与逻辑关系的能力有待提升;能基本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证据和结论,但是对语篇中的信息进行归类的能力还不足;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基础,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但是阅读的积极性、阅读的频率、阅读的数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实验结果

通过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方法实验与实践,以及后续的英语阅读成绩和阅读情感体验相关的数据分析,课题组发现小组合作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法能够在提升学生阅读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从而较为明显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而分层教学法能够较明显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但是未能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情感体验,未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实验组别

测试时间

阅读成绩

阅读情感体验

平均分差值

增长值

情感值差值

增长值

小组合作组

后测

16.54

9.14

0.60

0.30

前测

7.40

0.30

信息技术融合组

后测

17.64

1.25

0.79

0.60

前测

16.39

0.10

分层教学组

后测

13.11

6.78

0.04

-0.9

前测

6.33

0.94

表1:教学实验数据汇总

(三)前期课题研究结果综述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课题组谨慎地对南海区中职学校学生的阅读素养相关问题,得出如下结论:

1. 全区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基础,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整体的英语技能成绩接近但是低于及格线,整体的英语阅读素养不高,未到达《新课标》“水平一”的水平。

2. 教学实验证明小组合作教学法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法能够明显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分层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成绩但未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三、《新课标》下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脑、物联网、平板、手机等各种硬件、软件、APP等工具,对图像、声音、文字等资源开展获取、加工、传输与呈现的技术;信息技术融合本质上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并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新课标》在《教学要求》中,用较大篇幅,明确地指出 “教师应在利用传统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真实、开放、互动、合作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合作与协作的方式,利用各种媒介开展移动学习与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由此可见,《新课标》期望中职的教学双方都能够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还要求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自主学习。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发现,采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法的实验班在英语阅读平均成绩上比参照班高出了17.64分,在阅读情感体验上高出了0.79,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同时 课题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该教学方法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如下:

1. 丰富了阅读素材的获取与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单一PPT呈现式教学方法不同,信息技术融合下,师生都可以通过物联网、APP获取大量的阅读素材,而不是单一地来自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教师在PPT之外,利用各种音频和视频APP,立体地展现阅读内容,全面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降低了阅读难度,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2.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用技术解决阅读困难

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教师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提前向学生群发阅读任务,指导学生开展预习;在课后利用通讯软件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指导学生利用微信读书等APP开展拓展阅读。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帮学生及时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协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与课外阅读。

实验组别

测试时间

班型

阅读成绩

阅读情感体验

平均分

差值

情感值[4]

差值

信息技术融合组

后测

实验班

75.5

17.64

12.16

0.79

参照班

57.86

11.37

表2:信息技术融合组教学实验数据汇总

(二)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对于知识,“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5]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组内交流合作、组间竞争、组内外自测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分析自己和他人,充分挖掘小组内每位学生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经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教师在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英语成绩,性格,班级影响力等方面相对均等地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学习评价环节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师在各单元主题阅读材料中设计活动任务,学生合作完成。期间,教师利用课堂观察表和小组合作学习登记表,查看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各成员表现情况。课堂观察表由老师填写,教师对各小组学生参与小组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交流展示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登记。小组学习情况登记表由组长填写,内容包括:参与小组交流讨论情况、个体任务完成情况、独立学习情况、展示成果情况、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情况、思想状况等。另外,教师在实验班抽取学生进行阶段性访谈,收集相关信息,反馈课堂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课题组发现,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班在英语阅读平均成绩上比参照班高出了16.54分,在阅读情感体验上高出了0.60,取得了较显著的实验效果。同时,课题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归纳了该教学方法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如下:

  1.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参与感

教师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不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的学生组成,利于对英语阅读素材的交流、讨论、分享、互助。 在学习过程中,组长根据小组成员不同特点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确保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在英语阅读学习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进步,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参与感,对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自信心。

  1. 丰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采用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根据阅读材料情境自编对话,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体会课文阅读内容。其次,在初步体会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提问,将自己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深的地方记录下来,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在相互答疑解惑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通过组内自测方式,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阅读测试题,组内成员彼此监督和检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取得进步。同时,适当增加小组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丰富多样的组与组之间的英语知识竞赛,在竞争中取得共同进步。

实验组别

测试时间

班型

阅读成绩

阅读情感体验

平均分

差值

情感值

差值

小组合作组

后测

实验班

73.95

16.54

12.23

0.60

参照班

57.41

11.63

表3:小组合作组教学实验数据概况

(三)分层教学策略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已有水平和可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的工作,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力达到这个目标。。。。。。这样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不断发展,从而推动儿童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6]

上述理论要求我们,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即整体英语阅读成绩58.38分和及格率54.3%的现状,通过前期测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展教学分层;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为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合理的目标;通过师生努力,实现各个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整体阅读素养。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尽管该教学策略未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情感体验,却大幅提高了实验班的英语阅读成绩,课题组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是:

1. 做好诊断性检测,科学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摸清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由此,诊断性检测非常重要,是科学分层的前提。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依据前人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测试卷,通过问卷星答题的形式,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水平。在结合《新课标》有关阅读素养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分层,并告知学生。

2.分层施教、助力所有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地制定各个层次的阅读任务,布置阅读作业。教师给予低层次学生更多更具体的指导,鼓励这部分学生优先完成本层次的规定任务,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去尝试高层次的任务;给予高层次学生更多的技术性指导,布置内容更多,难度更大的阅读任务,要求这部分学生在保障阅读效果的同时,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的情感体验。通过具体的分层施教、因层施教,帮助全体学生通过努力升入自己在英语阅读中的“最近发展区”,全面提升英语阅读素养。

3.分层评价、动态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与分层施教相配套,必须做好分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不同、学习难度不同、任务目标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必然不同。作为施教者,对不同层次学生,持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根据课题组成员原有的实施分层教学的经验,课题组还将动态调整工作纳入分层教学的实践,即在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对于阅读素养提升迅速,达到高一层次水平的学生,将其升入高一层次;而对于进步不明显,阅读素养滑落明显的学生,将其降到低一层次。通过分层评价,动态调整的方式,激励了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保障其不断地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刺激了进步不明显的学生。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的反思中,课题组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正常实现了升层,阅读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情感体验却没有对应的提高。

实验组别

测试时间

班型

阅读成绩

阅读情感体验

平均分

差值

情感值

差值

分层教学组

后测

实验班

68.39

13.11

11.72

0.04

参照班

55.28

11.68

表4:分层教学组实验数据概况

四、理想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通过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课题组验证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提升南海区中职生阅读素养的效果;实验证明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策略和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上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仅能证明分层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阅读成绩具有效果,未能发现对刺激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效果。

通过实验,课题组发现,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是从技术上颠覆了原有的教学手段与空间,能够调动远超预期的外部资源,主要从教学技术、学习资源与学习情境上助力学生掌握知识与培养情感,但是过多融入技术,又容易让学习内容缩水,让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着重关注班级内的小团体,过多地开展合作学习,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甚至纵容了部分学生搭顺风车的思想;分层教学策略强力地对学生开展分层,能够让所有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但是容易让低层次学生产生自卑、抵触的情绪,甚至厌学情绪。

通过反思教学实验与实践的得失,课题组设想出一个可能适用于全区中职学校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班级非典型性分层的,学生自愿互助的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层面大力提升校园的信息化水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打造迅捷的网络环境和易于使用的电教平台;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秉承分层教学的思想,但不强制分层,教学过程中重点对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生做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价;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中,鼓励学生自愿分组,相互帮助。

  五、结语

    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验,课题组成员谨慎地提出了上述理想化的教学模式,希冀帮助南海区内外的中职英语教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教育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英语等2门课程标准的公告[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2003/t20200309_429184.html, 2020-03-09.

【2】田辉,蔡丹莲,王建. 南海区中职生英语阅读素养的调研报告[J]. 广东教育:职教, 2022(4):45-46.

【3】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9/s229/201804/t20180416_333315.html,2018-04-13.

【4】莫雷. 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0).

【5】田辉. 中职英语语法课程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 新东方英语, 2019(7): 147-148.

【6】何小燕. 中职生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J]. 亚太教育, 2020(2): 138.

【7】杨帆.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海外英语,2022(6):224-226.

【8】蔡丹莲.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2): 13-15.

说明:本文为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南海区中职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编号NH2020023)研究成果。


[1] 本文所引用《新课标》的表述,皆出自《关于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英语等2门课程标准的公告》(教育部官网于2020年3月公布)

[2]南海区中职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抽样调查结果见《南海区中职生英语阅读素养的调研报告》(田辉等人于2022年4月发表于《广东教育·职教》)

[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具体内容请参阅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通知》

[4]为了便于统计,课题组对情感体验的问卷结果采用了赋分法,每个答案组合按A-D项,描述该项情感体验程度自高到低降低,依次赋4-1分;每个情感体验单项的得分为(∑A+B +C +D)/N,最高分值为4,最低分值 为1;班级的情感体验总分值为四个单项分值的加总,最高分值为16,最低分值为4;单项分值越接近4,表明该项的程度越高;总分值越接近16,表明该班级的情感体验程度越高。

[5]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30页

[6]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