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干预疗效

铁晓瑞 苗萌萌 李欢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 宁夏 银川 7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中开展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患儿8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0例,进行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Gesell量表测试各能区(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治疗中按照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可以达到促进患儿发育的目的,有助于患儿康复。

关键词:多感官训练;康复功能训练;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属于幼儿常见病症类型,诱发因素较为复杂,对患儿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运动发育(motor development)是儿童发育监测的基本内容,运动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爬行、独坐以及抬头方面发育落后。为促使患儿发育迟缓症状可以迅速进行改善,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2]。尽早干预可以对患儿大脑突触进行修剪,对大脑神经网络重组。本次研究就主要对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患儿8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0例,进行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在患儿组成方面,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个月—3岁,均值为(1.25±0.53)。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5个月—3岁间,均值为(1.43±0.61)。对比两组患儿基本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通过肢体康复功能训练对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训练,康复医师指导患儿进行四肢伸展、弯曲等活动,并注重和患儿进行沟通,对患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运动。在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时则需要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多感官训练。(1)语言功能训练。科在每日9点左右开始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在安静环境下,借助游戏、卡片等指导患儿进行学习,可以先从单个字或者事物(水果、小动物等)进行,再逐步过渡到词语或者多类型事物,引导患儿自主表现自己看到的卡片上的内容等,每次训练时间维持再30min,每日进行一次。(2)视听训练。借助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器开展对应训练,指导患儿保持安静坐立,随后佩戴训练仪,对患儿听觉敏感频率进行过滤,聆听特制的音乐,单次训练时间控制在30min,每日进行2次。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患儿Gesell量表测试各能区(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的变化。得分越高则表面患儿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患儿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20.0进行处理,均值±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Gesell量表测试各能区(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1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社会适应

大运动

精细运动

语言

个人社交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50.52±2.12

66.05±2.43

72.63±1.98

82.63±2.11

70.05±2.05

82.05±2.05

71.65±2.15

85.65±3.14

51.62±1.76

75.56±2.11

对照组

40

51.02±2.62

59.45±2.12

73.05±2.02

77.46±2.32

70.11±2.12

74.56±2.12

71.85±2.62

79.45±2.01

51.56±1.68

68.45±1.43

t

-

1.175

12.042

1.527

13.428

1.525

14.052

1.855

14.172

1.827

11.728

P

-

0.728

0.001

0.627

0.001

0.627

0.001

0.678

0.001

0.827

0.001

3讨论

发育迟缓属于幼儿病症中最为常见且接诊量较高的类型,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可以达到促进患儿发育的目的。从临床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在常规康复治疗过程中主要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可以达到对患儿运动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但对于患儿语言功能以及视听能力等方面改善情况效果欠佳。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多感官训练,可以达到对患儿视觉、听觉、语言功能进行综合锻炼的目的。多感官训练强调给予伴有感官障碍和学习困难的患儿一个悠闲和舒适的空间环境,并由康复治疗师为患儿安排一个充满感官刺激的环境或者借助对应设备进行治疗

[3]。可以促使患儿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引导患儿与人沟通和交流,并对患儿自主探索能力、社会适应性进行提升,逐步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行为动机,达到促进发育的目的。从本次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在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下,可以促使患儿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等方面发育情况均得到改善,效果较为理想。

总之,在对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中可以按照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范玲燕,李盼,田秋慧.生酮饮食联合多感官刺激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9):3620-3624.

[2]詹艳,喻洪.磁刺激神经调控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9):1-4.

[3]曾敏慧.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6):76-78.